2016-2017学年厦门市湖滨中学COP项目计划
2016-2017学年厦门市湖滨中学COP项目计划
一、研修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和同侪互助活动,使研修教师进行教学法创新性改进;
2.通过回归课堂使研修教师将获得的经验理论主动应用于新的课堂教学情境,干预和解决真实课堂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丰富和完善;
3.研修教师掌握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相关方法,对研修过程进行应用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二、研修活动安排
时间 | 主要工作内容 |
9月 | 线上研修: 1.线上结对,根据学科特点,跨越学校地区,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每组4-6人 2.平台报到,主题帖:交流收获、期望、意见与建议 3.年会主题报告+大会课例赏析 4.主题讨论: ①大数据中的问题设计与问题化教学 ②课堂教学行为数据与教学问题设计 ③初识问题化教学 5.提交具体经验获取报告和抽象概括报告,然后交流赏析 线下研修: 1.围绕本学期研修主题,研修团队选择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进行问题化的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集体观察,撰写课堂观察报告 2.每位老师根据这节课的观察反思的结果进行具体获取,并提交问题化教学的具体经验获取报告 3.同侪学习小组推选教师,选择课程,依据问题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准备教学设计 4.教师个人绘制“我理解的问题化教学”知识图示 5.同侪小组活动,组织团队课堂观察,然后进行反思讨论,撰写课后观察分析报告 |
10月 | 线上研修: 1.提交抽象概括作业。 2.提交个人知识图示 3.培训内容线上学习: 4. 培训内容线上学习:下载培训资料进行阅读学习 5.主题讨论:如何进行问题化教学设计 线下研修: 1.总结本阶段的学习问题,然后将意见汇总到平台 2.同侪学习小组推选教师,选择课程,依据问题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准备教学设计 3.研修团队研讨培训内容。 4.教师个人修改完善“我理解的问题化教学”知识图示。 5.同侪小组活动,组织团队课堂观察,然后进行反思讨论,撰写课后观察分析报告 |
11月 | 线上研修: 1.继续延续前一周的线上活动 2.提交教学视频课例、教学设计和反思报告 3.提交个人知识图示 4.培训内容线上学习:下载培训资料进行阅读学习 5.主题讨论:如何评价问题化教学设计 线下研修: 1.总结本阶段的学习问题,然后将意见汇总到平台 2.同侪学习小组推选教师,选择课程,依据问题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准备教学设计,同时设计问题化教学评价量规 3.研修团队研讨培训内容。 4.教师个人修改完善“我理解的问题化教学”知识图示。 5.同侪小组活动,组织团队课堂观察,然后进行反思讨论,撰写课后观察分析报告 6.团队研讨:如何结合课堂大数据进行问题化教学评价 |
12月 | 线上研修: 1.继续延续前一周的线上活动 2.提交教学视频课例、教学设计和反思报告 3.提交个人知识图示 4.团队提交本学期的研修总结 5.个人提交DST作品和知识概括的报告 线下研修: 1.总结本阶段的学习问题,然后将意见汇总到平台 2.团队召开研讨会,进行总结讨论 3.个人制作DST作品和撰写知识概括报告 |
3月 |
线上研修: 1.平台报到,主题帖:交流收获、期望、意见与建议 2.主题帖:进行反思,找出阻碍自己的问题, 寻找解决之道,并对新学期研修提出自我期望 3.案例观摩与分析:主要学科的优秀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 4.培训内容线上学习:下载具体经验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5.主题讨论 ①什么是教师的具体经验,具体经验在何处 ②教师如何抽象概括具体经验和管理自己的经验知识 ③具体经验与个体知识的异同点 6.案例观摩与分析:主要学科的优秀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撰写具体经验获取报告 线下研修: 1.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能够总结案例中的优秀经验(包括数据方面的经验),并生成经验报告。 2.依照上学期同侪互助小组,选择课程,提交教学设计与视频,并生成课堂观察反思报告
|
4月 | 线上研修: 1.继续延续上周的线上活动 2.提交具体经验获取报告 3.提交课堂观察反思报告 4.培训内容线上学习:下载学习回顾课堂观察反思方法与技术短期课程 5.主题讨论: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反思我们的教学 6.案例观摩与分析:主要学科的优秀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撰写集体反思报告 线下研修: 1.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能够总结案例中的优秀经验(包括数据方面的经验),并生成经验报告 2.依照上学期同侪互助小组,选择课程,提交教学设计与视频,并生成课堂观察报告 3.总结本阶段的学习问题,然后将意见汇总到平台 4.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能够进行反思,并生成反思报告 5.依照上学期同侪互助小组,选择课程,提交教学设计与视频,并生成课堂观察报告 |
5月 | 线上研修: 1.继续延续前一周的线上活动 2.提交教学视频课例、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报告 3.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能够进行反思,并生成反思报告 4.本阶段线上内容学习:下载学习抽象概括相关资料 5.主题讨论:思维可视化模型各有什么特点?适用于哪些情境?教师如何抽象概括具体经验? 6.案例观摩与分析:主要学科的优秀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通过具体经验获取引导工具尝试抽取课例视频中成功与失败的具体经验并进行记录,完成报告撰写抽象概括报告 7.意见汇总 线下研修: 1.同侪小组活动,组织团队课堂观察,然后进行反思讨论,撰写课后观察分析报告 2.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能够进行反思,并生成反思报告 3.总结本阶段的学习问题,然后将意见汇总到平台 4.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并生成抽象概括报告。 |
6月 | 线上研修: 1.继续延续前一周的线上活动 2.提交教学视频课例、教学设计和课堂观察报告 3.提交抽象概括报 线下研修: 1.同侪小组活动,组织团队课堂观察,然后进行反思讨论,撰写课后观察分析报告; 2.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学科的视频课例和数据报告,并生成抽象概括报告。 3.总结本阶段的学习问题,然后将意见汇总到平台。 |
三、本学年工作重点
1.线下面授活动。(协调好功课表,确保周四下午和周五下午参加中学组活动)
每次面授后,进行经验交流会,交流面授活动的收获与感悟。
2.线上研修活动。
①每周五下午集中研修。
②及时与助学者联系,跟踪每位研修教师的线上完成情况并进行汇报交流。
3.线下校本研修活动与学校特色教研活动相结合。
有效教研模式:初建设计——一磨修订——重建展示——二磨对比——反思提升
每周安排一节公开课,上半周由一位研修教师先进行教学设计并上课,由团队内部其他成员进行课堂观察并采集数据反馈给开课教师,开课教师结合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下半周进行第二次上课,团队内部成员进行第二次课堂观察并采集数据反馈给开课教师,开课教师对比两次课堂数据并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
四、团队分组及任务分配
1.线下观课采集数据分组:按组负责面授活动和线下校本研修活动的观课数据采集
S-T | 占然、许韵恬 |
回应方式 | 陈静、庄静文、马中明 |
四何问题 | 陈惠云、黄婧 |
有效提问 | 李霞、王兆哲、蒋艺玲、黄鹭强 |
对话深度 | 王婷、王小丹、张静、吴雅莎 |
2.线上研修活动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线上活动的团队作业,组长负责收集组员的个人作业
组别 | 名单 |
语文、英语组 | 许韵恬(组长)、陈静、黄婧、王婷 |
数、理、化组 | 马中明(组长)、王兆哲、张静、占然、王小丹、黄鹭强 |
政、史、地组 | 陈惠云(组长)、蒋艺玲、庄静文、吴雅莎、李霞 |
五、过程材料收集
1.学期研修计划、总结( 陈力 )
2.面授活动的过程性材料
①教学设计(执教者)
②过程相片、宣传报道稿( 王兆哲、蒋艺玲 )
③观课数据及分析( 许韵恬、陈静、陈惠云 )
④活动意见及反思( 吴雅莎 )
3.线下校本研修活动的过程性材料
①相片( 黄婧 )
②会议记录( 李霞、 )
4.线上研修绩效报告
数据和绩效报告( 占然 )
5.研修成果收集
①优秀课例观课数据及分析报告( 庄静文、马中明 )
②DST故事作品( 王婷、王小丹 )
③论文( 黄鹭强、张静 )
六、预期研修成果
1.每位研修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视频)、课堂观察报告、反思总结等汇编集(包含初建、重建);
2.DST故事作品集;
3.相关论文汇编集;
4.参加COP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