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滨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德育之窗
  3. 国旗下讲话
  4. 内容

传承传统文化,缅怀先烈

传承传统文化,缅怀先烈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清明节如期而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而这一节日的由来,伴随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被迫流亡,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重耳因饥饿而再也无力行走,此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这才解了燃眉之急,当重耳发现肉的来源后,泪如雨下。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成为了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于是他收拾好行装,背上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但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如大海捞针,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但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已死在一棵老柳树下。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中发现一血书,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这一故事中不难看出,清明节是缅怀已逝生命,纪念自己亲近的人或已逝的亲人,感谢先人赐予我们生命的一个节日。但是缅怀故人除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更应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所以我们不仅仅要缅怀已逝的亲人,还要缅怀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的人,更要缅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不朽贡献的人。正是这些人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才为我们创造了如今美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我们不能沉溺在这样安定和谐温暖的社会中,不能忘记那些先烈们付出的心血。本周四就是清明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日暖风熏,翠柏凝春的日子里,继承他们的优良品质,传承他们所具有的民族精神,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努力!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