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滨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育科研
  3. 论文及获奖
  4. 论文查询
  5. 内容

《“同课异构”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张培杰

image.pngimage.png

“同课异构”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学  张培杰

 要:伴随艺术教育事业快速的发展,对于艺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就需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模式,充分施展艺术的教育价值。对于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来说,在该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着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教师精心选择科学化的教育模式,关乎学生的鉴赏学习成果,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美术素养更进一步的提升。“同课异构”模式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该模式强调不同的教师对相同内容展开个性化教学,因为教师拥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风格与教学特征,所以他们在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时会给予不同的理解,并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这对于提高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美术鉴赏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中;美术鉴赏;应用

 

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其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开拓眼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而美术鉴赏课程的育人功能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如今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未能很有效地彰显国家素质教育的本质与内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同课异构”模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将其作为提升教学效率,这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化与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之下,教师应该要正确并准确地把握“同课异构”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的联系作用,并善于对该模式进行应用与总结,最终寻找到最为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要领。

 

一、 “同课异构”模式

 

在我国正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新课程标准进入到了学生与教师的学习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实践当中总结发现,面对具有个体差异显著的学生群体,教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的方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差别化的教学方式。教师面对相同教育内容时,因为不一样的教师所累积而成的教学经验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最终教师所形成的教学风格与方法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所以需要积极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指的是在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基于当前已有教学条件,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征,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案例,创造教学效益与成果最大化,并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教师的差异性使得教育教学在风格、结构、方法策略等方面各不相同,也因此生成了差异化与多样化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师通过“同课异构”的深度探讨,能够有效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教学热点,探究教学艺术,分享各自的经验,并在多元碰撞当中提高合作效率,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更多优质的教学设计思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 “同课异构”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同课异构”模式的应用对促进教师专业化与个性化发展有益。教师在教育改革活动当中扮演着核心人物的角色,要顺利达成课程改革目标,就需要把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作为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教学要求,同时对教师的专业个性发展助力。“同课异构”模式的应用给高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督促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形成主动意识,结合自身的个性特征,用好教材,设计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建立教学个性与独特风格,这会为学生对美术的专业与个性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学习动力。第二,“同课异构”模式应用对于提高美术鉴赏的教学质量有推动力。以往美术教师根据美术教材独立备课与教学,因此会导致老师因循守旧,找不到新的突破口,进而影响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质量。“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施,则能够帮助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面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思维加工创造,时常对教学进行思考反思,提升教学技能。与此同时,有对比才会有鉴别,才会有更大的教学改进动力和持续性的突破与取长补短。通过教师之间的对比,可以找到最佳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能够为美术鉴赏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多方面的保障。第三,“同课异构模式应用能够给校本教研提供创新途径。“同课异构如今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校本教学研究模式,当然也能够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校本教研提供途径。具体讲,可以把单人单轮、单人多轮、多人单轮等同课异构形式应用到美术鉴赏教学中,让校本教研在归纳反思与动态调整当中得到全面优化。

 

三、 “同课异构”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坚持原则

 

“同课异构”模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成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还为校本教研提供了重要途径,所以为保证“同课异构”模式的全面推广,进一步发挥该模式的应用价值,就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对“同课异构”起到引领与指导作用。一是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当中要从多方面出发,把握学生各个层面的特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优势长处与不足之处,以便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条件之下,深入推进因材施教。教师在“同课异构”的活动当中要认真把握学情,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法,便于在因材施教之中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条件,让“同课异构”对因材施教的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教学相长原则。教师教学过程同样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有持续学习,持续提高理论与实践素质,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为理想的学习条件。教学相长不仅体现在师生课堂互动中,共同发展上排,体现在参与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的共同成长上。“同课异构”教学,为教学相长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也督促教师在教与学中进行角色转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 “同课异构”模式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4.1研读课标要求,明确“同课异构”内容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与质量标准要求。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严格依照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三个维度的教育目标推进教学,将课程标准融合渗透到课程设计当中。在对“同课异构”内容进行确定时,要把关注点放在将课程三维目标转化成为教学三维目标上。其中需要特别注意三维目标的几个维度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够将教育目标割裂成三部分,而是要结合美术鉴赏教学的特征与内容,将几个目标相结合起来并贯穿美术教学全过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为了更好的确定“同课异构”的内容,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综合把握,避免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传递,而是对教材内容间的关联性和学生实际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在尊重教材的同时,结合课程标准、教育目标进行教材内容的筛选整合,确保“同课异构”的内容可以满足详略得当与重点突出的要求。

4.2注重合作研讨,增加“同课异构”动力

教师集体有着强大的智慧和力量,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风格与教学特点,通过合作研讨的集体备课模式,能够让教师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对集体智慧与力量进行归纳总结,为“同课异构”提供更大的动力支持。合作研讨要求教师在活动前精心准备,并在活动过程中虚心听取他人成功经验,让青年美术教师迅速成熟和成长,也让拥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吸取更多的活力。教师在研究探讨环节,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与独特的课堂表现,通过与学生心理交流、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等方式,确保知识共同拥有和个性的综合发展。在整个研讨活动当中,美术教师为了最终要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进行集体深入探讨,进而确定教学的预备方案,形成一个美术教师教学团体力量,最终能够基本确定“同课异构”当中的“同”,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有一个借鉴之处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4.3坚持个体备课,找寻“同课异构”资源

合作研讨与集体备课,虽然能够对集体智慧进行集合,产生集思广益的效果保证备课质量,但是这种备课方法并不能够替代教师个人备课,因为只有在真正凸显教师个人特色的基础条件下,才能够发挥出集体备课的价值。在集体备课之后,要求教师进行个体备课,有助于教师个体取舍和利用共同研究成果,结合个人的智慧与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避免“同课异构”陷入形式化和千篇一律的境地。对于同样的美术鉴赏内容,不同的教师在理解方面是有差别的,比方说有的教师擅长西方绘画,在美术鉴赏方法的讲授环节主要讲授西方绘画。教师在个体备课当中需要特别注意对教学资源展开异构,当然,这些资源主要涉及到教材、学生、教师、网络资源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准备和异构,能够为个性教学的魅力生成提供保障。

4.4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同课异构”教学

为保证“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成长规律,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把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作为首要内容。美术鉴赏课程十分注重美术的视觉性,而不同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常常无法在认知与视觉理解方面达到较为统一的层次,这就需要在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同时,善于发现学生的迥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所以,落实要美术鉴赏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需要和学生差异化的知识结构与认知层次相适应,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应的成长条件,让“同课异构”的优势得到体现。例如,在教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一位教师在“同课异构”当中用现代蒙娜丽莎变体画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眼睛在绘画当中的重要性,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产生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

4.5重视评价反思,优化“同课异构”思维

为了对“同课异构”思维进行优化,保证“同课异构”的功能价值在课堂上能正常发挥,需要在运用该模式改进美术鉴赏教学之后进行必要的评价与教学反思,查看整个活动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有哪些方面是值得,肯定有哪些方面是需要进行完善的。在“同课异构”的评价反思环节,可以先由讲师简单描述个人的教学思路、教学意图、授课效果,再由其他教师联系她们自身教学课堂结合授课教师的教学课堂效果进行交流与讨论。当然在评价反馈环节要有学生的反馈、同行的点评与教师的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同课异构”评价反思当中,可以着重把握从学生课堂表现角度出发反思、从教师自我感觉角度出发进行反思、从同行反馈角度出发进行反思这几个角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完善,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过程当中,求新与求变。对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来说,教师要有效的利用美术鉴赏的作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鉴赏知识和鉴赏方法,就要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调整与翻新,课堂教育实践当中最大化注重学生的主体价值,适应教学改革趋势。“同课异构”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调整和质量优化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督促教师运用“同课异构”方法的同时找寻多样化和科学化的教学策略,完成高质量课堂任务,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叶丹.“同课异构”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刘娇. 论“同课异构”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124-126.

【3】 邵伟.“同课异构”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3):227-228.

【4】 陶旭泉.《中小学美术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 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6】 衣新发.《教学反思能力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image.png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