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滨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图书馆
  3. 专题研究
  4. 内容

2015-2016学年研究性学习文献推送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究

指导老师

赵叶晴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杨洋.苏轼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对比[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5):35.

[2]朱国伟.宋代军旅词特点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No.230(07):65-67+71.

[3]唐燕飞.论苏辛怀古词的江山意象与英雄情怀——苏辛两首怀古词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No.624(33):13-14+2.

[4]康雪强.浅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J].神州,2013,(24):16.

[5]范育新.柳永词的“唐人高处”与苏轼的豪放词风[J].文教资料,2010,No.502(14):7-9.

[6]孟凡香.宋代豪放词风的创立及其特点——兼论苏轼的词史地位[J].淮海文汇,2009,No.148(05):37-40.

[7]黄佩玉.苍凉激壮一振颓风——张孝祥的词[J].深交所,2008,No.73(01):126-129.

[8]张欣.逢乱世舞凌云健笔遇坎坷享烟雨人生——浅谈苏轼豪放词[J].鸡西大学学报,2007,(03):64-65.

[9]陈景云.论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No.282(01):5-7.

[10]孙敏.宋词风格、流派再认识[J].宜宾学院学报,2003,(05):35-39.

[11]王连弟.略论稼轩词的美学特征[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35-39.

[12]王洪,周季平.苏轼的密州词与豪放词风的创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01):97-102.

 

 

 

 

中国知网

图书

 

1.宋词赏析(沈祖棻)

2.宋词三百首鉴赏(伍心铭)

 

校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广告语中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

指导老师

卓朝红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刘彬.校园公益广告语的修辞艺术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No.390(03):88-90.

[2]王丹荣,高丽.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No.309(12):56-57.

[3]詹秀华.论女性商品广告语的修辞艺术[J].语文学刊,2006,(24):140-142.

[4]范铮.广告语中的修辞艺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1):53-55.

[5]耿峰.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语中修辞艺术的翻译与传播[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v.26;No.96(01):147-148.

[6]徐印芳,赵锦华.化妆品广告语言的词语修辞[J].语文学刊,2011,No.351(13):15-16.

[7]唐岩.试论广告语的修辞艺术[J].考试周刊,2011,(81):25-26.

[8]骆志鹏.挖掘课程资源,提升语文素养——以广告语修辞艺术的研究活动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3,(12):82-83.

 

 

 

 

中国知网

图书

 

1.广告攻心术(陈培爱)

2.广告与广告创意(陈月明)

 

3.广告,艰难的说服(舒德森,陈安全)

 

校图书馆

松柏中学图书馆

松柏中学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文学名著与电影改编

指导老师

蔡佳境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谢峤.由《夏洛的网》看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15,No.642(21):88-90.

[2]周蕗.由《傲慢与偏见》看文学改编的电影[J].电影文学,2014,No.617(20):64-65.

[3]肖萌竹.名著影像化的得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布拉格之恋》对比分析[J].四川戏剧,2013,No.160(10):54-56.

[4]郭薇薇.论《哈姆雷特》的后现代电影改编[J].电影文学,2013,No.591(18):72-73.

[5]许思悦.文学电影改编中的媒介意识——浅析新版《安娜·卡列尼娜》的改编艺术[J].当代电影,2013,No.206(05):151-154.

[6]郑萍.鲁迅经典作品电影改编的实践与反思[J].福建艺术,2012,No.200(04):62-63.

[7]高晓薇.文学名著与电影改编的诠释——《简·爱》[J].芒种,2012,No.412(13):69-70.

[8]黄立丰.文学名著改编电影的教学功能[J].电影文学,2012,No.559(10):169-170.

[9]王雪芹.传承经典,非凡演绎——从小说到电影的《傲慢与偏见》[J].考试周刊,2011,(60):23-24.

[10]谭宗燕,付伶俐.浅谈文学名著与电影改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No.008(Z4):22-23.

[11]刘骋,李明.叙述视角、叙述声音与意识形态——以电影《祝福》为个案的叙事学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No.110(01):1-4.

[12]魏韶华,王雪媛,宋祖华.从小说到电影——1980年代以来现代文学名著电影改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反思[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05):29-33.

 

 

 

 

 

中国知网

图书

 

1.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电影欣赏( 王欣) 

 

 

厦门市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合唱的魅力

指导老师

黄于兰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贺珊.人声的交响——合唱的魅力[J].新课程(),2016,No.387(09):236+238.

[2]刘安英.如何让孩子感受合唱的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No.552(08):157.

[3]耿耀.人性心灵的礼赞——埃尔加合唱曲《雪花》的音乐创作分析[J].音乐创作,2013,No.264(08):176-178.

[4]宋子龙,李永慧.心灵的呼唤——从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合唱艺术的魅力[J].电影文学,2013,No.575(02):150-151.

[5]马斌.宗教文化的意境——浅析合唱曲《哈利路亚》的艺术魅力[J].名作欣赏,2011,No.380(36):172-173.

[6]田晓宝.合唱艺术创新观念之思考——Tiankong合唱团访美ACDA演出[J].人民音乐,2011,No.581(09):68-69.

[7]张艳.浅析尚德义合唱作品《大漠之夜》的艺术魅力[J].黄河之声,2011,No.341(08):58.

[8]符辉.合唱语境中的钢琴伴奏[J].音乐创作,2011,No.239(01):150-151.

[9]蒋小燕.在中学合唱排练中的细节问题探讨[J].黄河之声,2010,No.330(21):80-81.

[10]洪丽华.从合唱艺术看当代青年团队精神的培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No.139(06):42-45.

[11]于淑清.感受合唱的魅力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J].广播歌选,2006,(05):67.

[12]李林.合唱艺术的魅力[J].大舞台,2003,(03):42-43.

 

 

 

 

中国知网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西方餐桌礼仪

指导老师

赖志英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杨洁.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差异[J].文教资料,2011,No.528(04):74-75.

[2]高峰.西餐礼仪[J].秘书,2011,No.293(05):8.

[3]陈胜.浅谈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J].校园英语,2012,(07):131.

[4]anonymous.上堂西方餐桌礼仪课[J].疯狂英语(中学版),2011,No.745(12):59-60.

[5]王亚红,张定军.发掘不同餐桌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13):245.

 

 

 

 

中国知网

图书

 

1.礼仪手册 (翟文明)

2.礼仪全书田晓娜

3.礼仪(云中天

 

校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论清末中国留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适应与影响

指导老师

黄云舒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王淑会.国家与个人: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婚姻[J].文化学刊,2016,No.70(08):202-208.

[2]孙璐.民国初年中国留学生群体考析——以19121925年留学生群体为对象[J].学术界,2014,No.190(03):195-205.

[3]丁钢.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J].高等教育研究,2013,v.34;No.219(05):83-87+94.

[4]吴原元.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对美国汉学的贡献述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v.39;No.173(03):1-7.

[5]阎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状况探析:跨文化适应和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v.32;No.120(02):100-109.

[6]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研究的历史考察[J].文史哲,2005,(04):109-115.

[7]李喜所.20世纪中国留学生的宏观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4,(01):12-16.

[8]刘晓路.肖像后的历史档案中的青春:东京艺大收藏的中国留学生自画像(19051949)[J].美术研究,1997,(03):38-47.

[9].近代中国留学生发言位置转换的学术意义[J].历史研究,1996,(04):59-72.

[10]李喜所.中国留学生与传统文化()[J].神州学人,1995,(02):37-38.

 

 

 

 

 

中国知网

图书

 

1.中国留学史萃  

2.当代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梁建中,黎小江

3.中国留学通史.民国卷(李喜所)

4.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李喜所)

 

 

厦门市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指导老师

邱鹭珊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谢炜平,张伟,梁彦杰,何德文.厨余垃圾综合利用中有关问题探析[J].环境保护,2008,No.390(04):66-68.

[2]张振华,汪华林,胥培军,李权柄.厨余垃圾的现状及其处理技术综述[J].再生资源研究,2007,(05):31-34.

[3]阿碧.剩饭剩菜来发电[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1,No.276(12):13-14.

[4].厨余垃圾变成园艺堆肥[J].共产党员,2012,No.661(04):51.

[5]静茹.厨余垃圾的命运[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2,No.280(04):22.

[6]范满国.餐厨垃圾利用与处理的可行路径[J].城乡建设,2013,No.465(06):42-44.

[7]聂永丰.国外处理厨余垃圾的经验[J].决策与信息,2013,No.347(10):59.

[8]史云锋.餐厨/厨余垃圾“不入土”,变废为宝“再消化”——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循环之道[J].世界环境,2014,No.147(02):20-23.

[9]陈晓欣,张小燕,高峭松.合理利用校内“厨余垃圾”的研究报告[J].生活教育,2014,(22):83-84.

[10]干磊,钱丽燕,蔡静,沈荣,闫坤,刘坤,何晟.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实践及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v.8;No.86(02):15-17.

[11]任彦.把厨余垃圾当美餐[J].初中生学习(),2015,No.780(04):31.

[12]王淑会.国家与个人: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婚姻[J].文化学刊,2016,No.70(08):202-208.

 

 

 

 

中国知网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高中生阅读情况调查研究

指导老师

王芹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注:2015年校图书馆做过本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可到图书馆索取材料。以下推送为中国知网检索数据。

[1]薛丽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反思[J].中华少年,2016,(36):35-36.

[2]邝耿力.中学生阅读情况及学校干预阅读的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6,v.46;No.195(05):63-66.

[3]章杏玲,胡传双.视听时代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6,No.297(03):63-66.

[4].《江苏省高中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发布[J].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6,No.549(01):95.

[5]杨晓慧.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5,No.307(16):227.

[6]贺艳萍,任明力.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究[J].广西教育,2014,No.880(40):45-47.

[7]刘梅.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及对策[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No.540(09):32.

[8]盛天和.自主·快乐·品味·习惯——多种媒介并存时代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分析[J].现代教学,2014,No.293,No.294(Z2):8-10.

[9]刘国辉.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3,(96):29.

[10]谢晗.现代中学生的阅读与成长探究——以广东广雅中学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No.172(12):13-14+18.

[11]张立.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和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05):11-13.

[12]钟茗.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知识窗(教师版),2012,No.388(02):18.

[13]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究[J].心理学报,2011,v.43(03):249-263.

[14]黄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析中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No.508(20):68-69.

[15]刘志远.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J].中国电力教育,2009,No.134(07):185-187.

[16]王小玲.中学生课外阅读浅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No.128(10):28-29.

[17]沈莲霞,高静.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No.492(16):141.

[18]李建新.青岛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分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8,No.119(01):28-30.

[19]徐晓岚.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指导策略[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7,No.121(03):25-27.

[20]崔玲玲.加强对高中学生课外阅读方向和目标的指导——高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29-31.

[21]刘康.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5,(35):63-64.

[22]廖晨星,易海华,苏光,吴雁驰.高中生阅读情况调查[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09):13-16.

[23]刘桂娥,崔琰.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2):81-83.

[24]罗秉利.中学生阅读状况分析[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02):49-50.

[25]陈永革.关于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09):82-83.

[26]黄洁芳.当代中学生阅读心理调查[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06):17.

[27]章明丽.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喜与忧[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04):35.

[28]叶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思考[J].上海教育,1997,(12):58-59.

[29]程淑贞,裴向前.关于山西省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7,(02):34-39.

[30]熊寿喜,黄国爱.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与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4,(03):40+26.

 

 

 

 

中国知网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日食的变化及影响

指导老师

吴郁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凯利·贝蒂,强楠.2016年日月食一览[J].飞碟探索,2016,No.280(03):61-63.

[2]董硕.谈谈影子和日食[J].初中生世界(八年级物理),2012,(Z6):53-54.

[3]向青,牛伟.有关日月食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No.61(09):104-105.

[4]冰珂.日食的形成与观测[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8,No.24(07):64.

[5]刘次沅,周晓陆.带食而出的天光变化[J].天文学报,1998,(03):278-286.

[6]张培瑜.中国古日食记录和地球自转长期变化[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4,(01):25-33.

 

 

 

 

 

中国知网

图书

1.奇妙的日食与月食现象

2.破解日食与月食刘芳

3.地球百科日食与月食(姜廷午

4.为什么会出现日食和月食(李华金

5.解密日食和月食

 

校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指导老师

许韵恬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汪刚. 纵天公作美,美神奈若何——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别样深味探寻[J]. 新教育,2016,No.327(14):57-58.

[2]张峪铭. 李清照:最美的女汉子[J]. 课外阅读,2016,No.327(12):53-54.

[3]颜美玲.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声声慢》教案[J]. 新课程(),2014,No.317(10):203.

[4]杜红. 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J]. 文学教育(),2013,No.248(03):23.

[5]王广秀,杨德义. 乱世美神的人生画像——从李清照的三首词谈起[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No.331(08):33.

[6]木之本. 《乱世中的美神》阅读[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07,No.192(06):58-60.

[7]唐惠忠. 《乱世中的美神》阅读训练[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7,(04):26-27.

[8]梁衡. 乱世中的美神[J]. 教育文汇,2004,(04):50-56.

 

 

 

 

中国知网

图书

 

1.李清照诗文词选译(刘烈茂) 

2.词坛女杰:李清照(金仕善)

3.多少事欲说还休:杨雨评讲李清照(杨雨)

 

校图书馆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中国古代服饰

指导老师

庄丽苹

文献信息

文献类型

文献名称

来源

期刊

[1]刘晓红.中国古代服饰是文明发展的产物[J].中学时代,2014,No.498(20):201.

[2]高春明.垂衣裳而天下治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J].文明,2014,(09):30-47.

[3]刘婷婷.中国古代服饰的儒家思想核心探索[J].美术界,2013,No.300(02):73.

[4]葛蓓.中国古代服饰色彩文化与色彩观念探源[J].大舞台,2013,No.296(01):272-273.

[5]王方.沈从文的古代服饰研究与服饰考古——重读《中国古代服饰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No.101(12):140-147.

[6]耿沛甲.从中国古代服饰初窥中国古代美学思想[J].青年文学家,2011,No.412(07):222.

[7]孙万香.从中国古代服饰角度探讨中国古人三种意识的形成和发展[J].大舞台,2011,No.272(01):257-258.

[8]刘洁.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10,No.67(03):115-118.

[9]刘红伟.论中国古代服饰形制演变的特性[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v.23;No.116(05):144-145.

[10]李梅.“身份化”、“艺术化”与“象法天地”——中国古代服饰的美学特征及深层原因[J].文史哲,2009,No.311(02):140-146.

[11]大劭.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国古代服饰美学[J].大视野,2008,No.104(06):86-89.

[12]常征.谈中国古代服饰纹样中礼制精神的体现[J].艺术教育,2008,No.176(03):130-131.

[13]王晓光.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观念问题[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No.103(04):121-123.

[14]付俊.礼制文化与中国古代服饰[J].艺术教育,2007,(01):127.

[15]李娜.中国古代服饰的媒介特征及传播属性[J].青年记者,2006,(16):39-40.

[16]李立芳.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探寻中国古代服饰上的“结”[J].装饰,2006,(01):28-29.

[17]吴爱琴.谈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佩挂制度[J].华夏考古,2005,(04):78-83+97.

[18]杨蕾.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符号与象征[J].装饰,2005,(10):27-28.

 

[19]白玉英.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J].文物世界,2004,(06):42-43+28.

[20]苑涛.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形态[J].文史哲,2004,(05):42-46.

[21]伍魏.政治制度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J].消费经济,2004,(04):48-51.

[22]诸葛铠.中国古代服饰象征概说[J].民族艺术,2003,(02):67-75+85.

[23]诸葛铠.中国古代服饰象征概说[J].民族艺术,2003,(02):67-75+85.

[24]程振红.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J].装饰,2003,(05):85-86.

[25]袁建平.中国古代服饰中的深衣研究[J].求索,2000,(02):113-116.

[26]廷兴.再读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J].民俗研究,1999,(01):94-95.

 

 

 

 

中国知网

图书

 

1. 灿烂文化:中国古代服饰(任宝菊)

 

2.中国古代服饰辞典(孙晨阳,张珂)

3.中国古代服饰简史(戴争编)

4.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

 

松柏中学图书馆

厦门市图书馆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