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研究性学习课题文献推送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红楼梦》人物分析 | |
指导老师 | 陈丽雯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张婧.《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性格分析刍探[J]. 成才之路,2018(06):56. [2] 马福强.王熙凤在《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7(33):217. [3] 周丽妤.语言视角分析《红楼梦》人物性格[J]. 语文建设,2016(27):33-34. [4] 田晓萌.瑶池仙品 末世巾帼——《红楼梦》中探春人物形象分析[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5):40-42. [5] 高毅.《红楼梦》中晴雯人物性格及命运分析[J]. 文学教育(中),2014(01):29-30. [6] 马卓昊.《红楼梦》的人物分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90-91. [7] 白文勇.《红楼梦》王熙凤人物性格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1):52-53. [8] 赵丹丹.宗法制影响下的“长子情结”——以《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为中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0):107-109. [9] 张素丽.《红楼梦》中贾母形象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86-87. [10] 杨超.对比分析《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翻译[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03):68-69+135. [11] 刘欣.《红楼梦》人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6):70-71+94. [12] 何海性.论小说对话翻译中人物性格的再现——《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译本对比分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1(05):72-73. [13] 穆伟,孔姗姗.从金钟儿与尤二姐的相似点说开去——作品相关人物分析[J]. 才智,2011(14):201. [14] 计文君.张爱玲的“红楼家数”——《传奇》与《红楼梦》人物塑造对比分析[J]. 红楼梦学刊,2010(04):172-187. [15] 石平.《红楼梦》人物对话英译的言语行为分析[J]. 学术界,2010(02):167-174+287.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 C51/W399 2. 红楼梦论稿(蒋和森) I207.411/J328 3. 燕园话红楼之红楼梦中人(张庆善) I207.411/Z58 4.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刘心武) I207.411/L784 5. 细说红楼梦/红学专家解读《红楼梦》(胡适,俞平伯 ) I207.4/H637 6. 脂砚斋批评本 红楼梦(曹雪芹著,脂砚斋批) I242.4/Q622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红楼梦人物心理分析与情感世界(岳晓东) I207.411/Y952 2. 红楼梦人物画集(谭凤嬛) J222.7/T265 3. 红学探索/刘世德论红楼梦(刘世德) I207.411/L626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图书 | 1. 红楼梦人物论 (太愚 ) I207.4/T524 2. 胡适鲁迅王国维解读《红楼梦》 (张国星) I207.411/Z298
|
厦门三中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果酒制作 | |
指导老师 | 黄丽华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陈存,陈洁,冯鸿.“翻转课堂”在中学生物教师职后培训中的探讨——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课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05):14-16. [2] 廖德泉,胡万丽.“果酒、果醋及泡菜的制作”的教学与实验组织[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0(09):8-10. [3] 夏天.“果酒的制作”教学研讨[J]. 中学生物学,2017,33(12):39-40. [4] 黄艳婷,范曾丽,黎云祥.“果酒果醋的制作”实验改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77-78. [5] 温颖飞.“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改进[J]. 中学生物教学,2017(13):36. [6] 朱娟娟,郑少阳,李炎杰,曹岐,马海军.不同酿酒酵母对脐橙果酒发酵特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05):870-875. [7] 陈丹阳,刘炎赫,王艺清.北方蓝莓高档果酒制作工艺条件的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16(10):54-56. [8] 邱怡筠,杜婧,高本杰,李敬龙.桑葚草莓复合果酒制作工艺的研究[J]. 轻工科技,2016,32(09):8-10 [9] 于伟东.创设问题情境 突破实验教学——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为例[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6,26(04):18-19. [10] 李志友,李启要.樱桃果酒发酵条件的优化[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03):152-155. [11] 刘炎赫,黄鑫宝,王浩,徐文文,谭秀山.北方蓝莓高档果酒制作工艺条件的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02):417-419+448. [12] 吴海东,张琴.“细胞呼吸及果酒果醋制作”一轮复习教学设计[J]. 中学生物教学,2015(19):49-51. [13] 王秀丽.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案例[J]. 中学生物教学,2015(14):59-60. [14] 吕佳宁,邱利利,刘子菱,张玲,曹思明,金铁岩.蓝莓冰酒和蓝莓果酒的品质和DPPH清除率分析[J]. 食品工业,2015,36(06):109-112. [15] 周有寿.“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的综合实践[J]. 青海教育,2015(Z1):92-93. [16] 张溢溪,李亚军.“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替代实验——环保酵素制作[J]. 中学生物学,2014,30(11):35-36. [17] 邹锡富.果酒、果醋制作的替代改进——红茶菌饮料的制作[J]. 课程教育研究,2014(29):165-166. [18] 庞社霞.菠萝果酒制作工艺初步探索[J].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5):43-45+47.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 | |
指导老师 | 邱文平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蒋丽萍. 古代浙东地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调研[J]. 中国民族博览,2018,No.155(11):94-96. [2]郑君瑜. 论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J]. 文化学刊,2018,No.94(08):11-15. [3]宋建晓.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妈祖文化与“一带一路”建设[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No.313(06):171-177. [4]沈阳,燕海鸣. 申遗背景下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研究[J]. 中国文化遗产,2018,No.84(02):74-79. [5]徐芳亚. 古代洛阳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v.37;No.226(03):56-59+65. [6]邢瑞姗. 漳州海丝文献整理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7]马仲武.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交往与亚非欧文明互学互鉴——“国际儒学论坛”科伦坡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18,No.326(02):147-150. [8]董俊珏,谢西娇. 古代福清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因缘[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8,No.146(01):1-5. [9]吴碧英. 传承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以福州市为例[J]. 济宁学院学报,2017,v.38;No.188(06):102-105. [10]梁轶奎. 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宗教传播[J]. 戏剧之家,2017,No.262(22):228-229. [11]王思杰. “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宋元泉州与宗教共生[J]. 宁夏社会科学,2017,No.206(06):170-178. [12]姚景芳,陈淑华. 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与重建对策[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No.113(05):33-34. [13]朱锦程. 21世纪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与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No.303(08):179-185. [14]侯水平. 从唐诗看蜀与海上丝绸之路[J]. 中华文化论坛,2017,No.135(07):80-82. [15]毛章清,郑学檬. 8至14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跨文化传播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No.242(04):43-50. [16]林乙. 文化自信语境下对泉州“海丝”文化的多维审视[J]. 管理观察,2017,No.655(20):91-92. [17]张赛群. 华侨华人与“海上丝绸之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J]. 东南亚纵横,2017,No.287(03):74-79.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罗马有多远/探寻海上丝绸之路( 苏三 ) I267.1/S437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海上丝绸之路 G632/B384 2. 海上丝绸之路(陶红亮) K203/T321 3. 海上丝绸之路(李戬,陈庆庆) K928.6/L376 |
厦门三中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节能灯的节能探索 | |
指导老师 | 张陆敏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LED节能灯概述[J]. 能源与节能,2013(01):120. [2]. 世界上最高效的LED节能灯[J]. 互联网周刊,2013(02):17 [3] 蔡俊校.节能灯的材料选用和设计分析[J]. 化工设计通讯,2017,43(12):234. [4] 张峻玮.低碳经济下的LED节能灯应用及技术研发方向分析[J]. 低碳世界,2017(35):295-296. [5] 王正,王玉婷.楼道智能节能灯控制系统设计[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6):51-52. [6] 梅新强,马正红.一种超大功率双螺旋节能灯的设计方案[J]. 中国照明电器,2016(02):22-26. [7] 葛维佳.低碳经济下的LED节能灯应用及技术之我见[J]. 福建质量管理,2016(01):39. [8] 蔡贤云,翁季,杜峰.LED与节能灯在农村照明中的现状分析[J]. 灯与照明,2015,39(03):33-35. [9] 陈宾,黄双华,汪杰,段寒风.浅谈LED节能灯在城市路灯系统中的应用[J]. 四川建筑,2015,35(02):271-272. [10] 呼延钦.浅谈社区层面废旧节能灯回收工作——以宁夏银川市某社区为例[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2):134-135. [11] 周培宇.用节能灯演示断电自感现象[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31(12):62-63. [12] 宋亚鹏.LED光源、节能灯对母兔同期发情影响[J]. 中国动物保健,2014,16(12):70-71. [13] 高婉莹.重点工程改造中节能灯的应用[J]. 建筑创作,2014(Z1):397. [14] 高雨.节能灯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使用[J]. 农村电工,2014,22(05):51. [15] 郑鹏.LED节能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1):59+62. [16] 黄欣.LED节能灯的设计探究[J]. 硅谷,2013,6(08):32+22. [17] 张培君.电子节能灯的特点及合理选用[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3(01):52.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如何改善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 |
指导老师 | 林瑛 陈军风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夏春娣.让学生走进老师的世界——改善师生关系的另一种模式[J]. 江苏教育研究,2011(01):40-43. [1] 张珊珊,张野.改善师生关系的实践探究[J]. 教育探索,2010(02):24-25. [3] 阳小玉,邹立君,左彪.农业院校如何改善师生关系[J]. 山西农经,2017(01):94. [4] 易彬.改善师生关系的几点建议[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04):92. [5] 王敏.浅谈教师改善师生关系的策略[J]. 现代交际,2015(10):160. [6] 王晋妮.改善师生关系,从“对话”开始[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09):10-12. [7] 周保真.中学体育教学中基于改善师生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科技视界,2013(28):206+243. [8] 冯宗辉.巧用心理效应改善师生关系[J]. 素质教育大参考(A版),2013(10):50-51+62. [9] 徐建军.改善师生关系[J]. 数字化用户,2013,19(04):64. [10] 陆春庚.改善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建议[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01-103.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师生沟通技巧(基诺特,许丽美,许丽玉) G456/J494 2. 师生关系行为规范 (冯克诚) G451/F39 3. 国外师生关系研究(王旭东 ) G639.1/W765 4. 零距离师生关系(斯特蒂文特,冯林) G456/S708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重建师生关系(史金霞) G635.6/S578
|
厦门三中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如何评价拿破仑 | |
指导老师 | 庄丽苹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田锦凤.以拿破仑为例 浅谈历史人物评价原则[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0):105-106. [2] 张芳霞.法律文化之软实力——《拿破仑法典》的域外传播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论坛,2017(09):132-139. [3] 董延寿.论拿破仑的婚姻思想[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01):80-85. [4] 陶短房.从拿破仑“睡狮说”真伪谈起[J]. 教师博览,2014(09):56-58. [5] 董运动.以评价拿破仑的讨论课为例谈讨论课的有效性[J]. 历史教学问题,2013(05):122-123+79. [6] 牟振宇.法国拿破仑地籍测绘及其评价[J]. 史林,2013(02):152-160+190-191. [7] 杨继业.以拿破仑为例,谈对历史个体人物的评价[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3):23+65.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拿破仑(王冰心) K811/W159 2. 拿破仑传(布里昂,郁飞) I565.44/B423 3. 拿破仑(冯广裕) K835.655/F299 4. 拿破仑(李康学) K835.657.4/L42 5. 拿破仑征战录(陈立华) K835.65/C43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拿破仑军事生涯(赵淑慧,赵福超 ) K109/Z63 2. 拿破仑(朱彦芳) K811/Z793 3. 拿破仑时代(勒费弗尔) K565.41/L254 4. 拿破仑全传(刘屹松 ) K835.657=41/L815 5. 拿破仑传(鲁特维克,文慧 ) K835.657=41/L671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图书 | 1. 拿破仑从顽童到欧洲霸主的层层突破(卡尔) K835.657/K237 2. 拿破仑全传(艾德尼) K835.657/A489 |
厦门三中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 |
指导老师 | 邱涟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胡丽娟.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6):82. [2]朱怡.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高职生英语阅读思辨能力研究[J]. 成才之路,2017(36):19. [3]王玮.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 英语广场,2017(12):161-162. [4]鲍鸣慧. 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72. [5]吕敏. 提高农村学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探研[J]. 成才之路,2017(33):93. [6]李鑫.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16. [7]韩琳琳. 浅析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7(31):99+113. [8]郑家霞. 提高初三英语阅读能力的点滴体会[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4):87-88. [9]罗璐. 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 贵州教育,2017(21):35-36. [10]甘自琴. 谈如何提高高三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 学周刊,2017(32):127-128. [11]陈静.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浅探[J]. 基础教育研究,2017(20):26+28. [12]王锦辉. 打开通往精彩世界的一扇窗——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J]. 华夏教师,2017(08):46. [13]韩丹丹.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7(40):88-89. [14]张秋玲. 利用一起作业绘本资源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39):345-348. [15]刘春红. 提高九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之我见[J]. 黑河教育,2017(09):31-32. [16]牛莉亚. 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 江西教育,2017(27):88. [17]常军伟. 利用“最近发展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J]. 海外英语,2017(16):54+73. [18]刘玲芳. 记单词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23):95. [19]魏晓萍. 浅谈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途径[J]. 甘肃教育,2017(16):111.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探寻秦二世而亡的历史原因 | |
指导老师 | 郑银叶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王子今.秦二世直道行迹与望夷宫“祠泾”故事[J]. 史学集刊,2018(01):57-64. [2] 马瑞鸿.秦二世胡亥继位说考辨[J]. 文化学刊,2017(07):231-234. [3] 宋洪兵.韩学极盛与秦二世而亡[J]. 求是学刊,2017,44(04):142-151. [4] 陈伟.《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诏书》通释[J]. 江汉考古,2017(01):124-126. [5] 李尔吾.从秦二世陵的价值和象征浅谈纪念类遗存的保护意义[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06):68-72. [6] 安子毓.秦二世“望夷之祸”时间考辨[J]. 中国史研究,2016(01):197-200. [7] 陈松长.岳麓秦简中的两条秦二世时期令文[J]. 文物,2015(09):88-92. [8] 孙家洲.兔子山遗址出土《秦二世元年文书》与《史记》纪事抵牾释解[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03):17-20. [9] 叶永新.秦二世即位年龄及生年辨正[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07):73-77. [10] 宋照青,李竞,赵晶鑫,陈成,高仁琛.第三种态度下的实践 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博物馆[J]. 建筑与文化,2015(01):43-48. [11] 王霄云,贺润坤.秦公子几人被秦二世所杀?[J]. 兰台世界,2014(30):56-57. [12] 马建东.秦二世而亡原因新论[J]. 黑龙江史志,2014(19):178. [13]王效峰.试论秦“二世而斩”的人才制度因素[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6):172-175. [14] 李竞,宋照青,赵晶鑫.第三种态度下的实践 西安秦二世王陵博物馆与纪念公园设计[J]. 时代建筑,2011(04):100-107. [15] 宋照青,李竟,赵晶鑫.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公园[J]. 城市环境设计,2011(Z2):136-147. [16] 彭礼孝,刘克成,宋照青,赵元超,王陕生,杨豪中,马纯立,杨超,魏兵,茹雷,杨晴,柳青.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品谈纪实[J]. 城市环境设计,2011(Z2):148-153. [17] 宋照青,李竟,赵晶鑫.建筑品谈:西安“秦二世博物馆”[J]. 城市环境设计,2011(Z1):27. [18] 一言.秦二世被刘邦赶下皇位?[J]. 咬文嚼字,2010(08):22-23. [19] 王子今.秦二世胡亥童年故事及相关问题[J]. 人文杂志,2010(04):122-129. [20] 张虎安.“‘宿卫’京城,于史无证”证谬——兼记秦二世皇帝钦定的一次救世善举[J]. 唐都学刊,2010,26(01):16-20.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文字背后的传奇 | |
指导老师 | 许丽莹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 许弟明.琢磨那文字背后的……[J]. 语文教学通讯,2014(08):61. [2] 徐樑.文字与文字背后——论《溪山琴况》之文本构成方式[J]. 中国音乐学,2013(03):48-51. [3] 陈卫平.精致思考的能力[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1):55. [4] 编者.学人研究[J]. 名作欣赏,2017(22):91. [5] 池朱兴.探寻文字背后的意蕴[J]. 亚太教育,2016(36):15. [6] 周有利,孙珍卿.文字背后有言外之意——特级教师周有利《鞋匠的儿子》课例评析[J]. 语文知识,2016(20):5-10. [7] 刘祥.细读,感知文字背后的意义——古诗词教学方法例谈之三[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10):79-83. [8] 丁卫星.追问文本,捕捉文字背后的声音[J]. 小学教学参考,2016(28):40. [9] 李海宁.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J]. 中国教师,2016(15):65-68. [10] 吴奇.挖出藏在文字背后的逻辑[J]. 语文学习,2016(04):18-20. [11] 刘洪涛.解开妙曼文字背后的谜团——徐志摩散文《曼殊斐尔》中的人事、学理与正能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55-160. [12] 于沛佳.莫言演讲的再读——有感于文字背后的力量[J].品牌(下半月),2015(06):137. [13] 许令周.追寻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J]. 语文月刊,2015(05):11-12+74. [14] 沈林香.探寻文字背后的魅力——《呼兰河传》(节选)教学案例例谈[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4):46-48. [15] 秦祥涛.与失败权威对话——探寻菲茨杰拉德文字背后的积极追寻精神[J]. 文教资料,2014(36):109-111. [16] 褚树荣.呈现文字背后的图景[J]. 中学语文教学,2014(12):28-30. [17]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J]. 电视研究,2014(08):2.
[18] 王志强.隐匿在文字背后的亲情与友情 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名贤尺牍十通[J]. 收藏家,2014(06):35-42.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姓氏的起源与变化 | |
指导老师 | 王芹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任梓仪. 浅议我国的姓氏起源[J]. 才智,2018(04):133-134. [2]蒋福军. 论姓氏的起源与演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35(05):101-105. [3]任国瑞. 中国姓氏起源、流变与姓氏学概述——《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序[J]. 艺海,2015(10):125-138. [4]邝春蕾. 浅析姓氏的起源及其文化研究的意义与作用[J].大众文艺,2014(04):13. [5]朱春玲. 浅谈中日姓氏起源、分类以及文化内涵[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1):159-160. [6]江华鹏. 中日姓氏种类对比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1):55-58. [7]宁金. 从隋唐墓志看北部湾宁氏姓氏起源与“衰落”[J]. 传承,2013(09):118-120. [8]郭婷婷. 中日姓氏制度的比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02):12-14. [9]边铀铀. 中原姓氏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J]. 文学界(理论版),2013(01):401-402. [10]王中心. 同与异:汉英姓氏起源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7):153-154. [11]马宝记. 姓氏起源的文化意义[J].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03):109-112. [12]武慧民. 略议我国的姓氏起源[J]. 沧桑,2012(02):91-92. [13]李志前. 中华姓氏的起源与形成[J]. 法制与社会,2012(06):179-180. [14]龙吉泽. 中国姓氏起源与人文底蕴[J]. 湖南农机,2011(12):36. [15]祖林,朱蕾. 汉英姓氏起源对比[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110. [16]常雁.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少数民族融合因素探究[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01):122-124.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研究地球温室效应 | |
指导老师 | 陈颖如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邱潇涵,程传东,刘强,汤易上,赵淑江. 海洋碳汇与温室效应[J]. 管理观察,2017(35):77-81+84. [2]王兆夺,祝超伟,于东生.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温室效应”的思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03):407-414. [3]何茂藤. 《温室效应》系列[J]. 中国陶艺家,2017(03):2. [10]高凤玲,崔国民,黄晓璜. CO_2的温室效应饱和度分析及其大气体积分数预测模型[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7,39(04):323-328. [4]杨新兴. 大气温室效应是伪命题[J]. 前沿科学,2017,11(01):22-32. [5]李欣. 汉代“温室效应”问题试探——以林业薪炭耗费为中心[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3):1-6. [6]王中凤燕,田勇,万莉莉,殷润泽. 基于降低温室效应的航空器运行策略[J]. 环境保护科学,2016,42(04):126-132. [7]张申宁. 温室效应与生物相互作用[J]. 广东化工,2016,43(05):117-118. [8]朱益飞. 温室效应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措施[J]. 变频器世界,2016(03):106-109. [9]姜大膀,刘叶一. 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上升多高?——关于平衡气候敏感度[J]. 科学通报,2016,61(07):691-694.
[10]舟丹. 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J]. 中外能源,2015,20(01):47. [11]张雯娴. 温室效应治理与温室气体检测问题探析[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05):32-37. [12]屠惠远,陈冲,王明喜. 温室效应、低碳经济与我国减排对策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23-126. [13]高凤玲,崔国民,陶乐仁,华泽钊,黄晓璜. 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室效应的光谱能量分布分析[J]. 计算物理,2014,31(03):343-350. [14]翟振,王立刚,李虎,邱建军,杨军,董小雨.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春玉米农田N_2O排放及净温室效应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2):2502-2510.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植物的药用价值 | |
指导老师 | 黄丽华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张莎,徐平,舒夏竺,邓斌,阳艳萍. 广东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及药用价值分析[J]. 园艺与种苗,2017(12):54-56. [2]郑兰兰,郝新才,卫荣华,刘丹丹,张勇洪,汪选斌,李琛. 植物大环寡肽的生物学活性与药用价值[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7,38(06):263-267. [3]李梦婷,王娟. 湖南常见药用植物观赏特性分析及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利用[J]. 吉林农业,2017(19):94-95. [4]唐雨,刘艳霞,黄秀凝,明乾良,张宏伟,李鹏. 第三军医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8):59-62. [5]程虎印,岳明,程江雪,李卫中,刘亮亮,颜永刚,刘清,杨新杰,陈艳,杜乔丽. 渭河下游典型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调查——以华阴市为例[J]. 现代中医药,2017,37(05):95-100. [6]黄旭峰,袁翠红,古锐,钟世红,俞佳,赵明明. 四川省药用植物食用价值整理[J]. 北方园艺,2017(16):154-161. [7]刘小芬,丁志山,陈舒婷. 福建沙生药用植物综合价值初步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06):11-14+17. [8]张帅,王小利,李泽琳,曾毅. 鼠李属植物提取物的药用价值研究现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02):186-188. [9]谭晓菁,苏成雄,俞信光,吴梅,沈晓霞,王忠华. 金线莲药用价值与种苗快繁技术研究进展[J]. 药物生物技术,2017,24(01):88-91. [10]崔舜. 茅山地区观赏药用植物园林应用种类筛选研究[J].现代园艺,2016(23):111-113. [11]朱旭祥. 宜溧山区几组易混中草药鉴别及药用价值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75-76. [12]廖梅. 药用观赏植物(山苍子)在园林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9):167-168. [13]吴晓蕾,雷桂杰,韩红娟,王伟. 药用植物在哈尔滨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防护林科技,2016(08):88+90. [14]曹建新,姜远标,张朝玉,彭莹,杨斌. 药用植物白及研究进展[J]. 林业调查规划,2016,41(03):29-32. [15]陈小娜,邱黛玉,蔺海明. 甘肃河西五种甘草属植物的植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研究[J]. 草业学报,2016,25(04):246-253. [16]洪淑媛,朱纯. 梅州曲滩村野生药用植物应用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01):134+138. [17]易思荣,黄娅,全健,裴丽容,雷美艳,曹厚强. 金佛山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及其评价体系的建立[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6,24(01):21-28.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 | |
指导老师 | 邱文平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刘爽,刘冬雁,孙杨,殷自强,康雪宁.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多尺度周期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S1):87-95. [2]董林垚,张平仓,刘纪根,童晓霞,谢浩. 太阳黑子和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水文要素影响[J]. 水科学进展,2017,28(05):671-680. [3]伊天夫,范丛博,邵旻. 一生心血考衣饰——中国工艺美术史专家、中国古代服饰史学者周锡保教授[J]. 戏剧艺术,2017(03):65-68. [4]唐洁. 基于EEMD的陕西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4):154-159. [5]肖宇强,戴端. 中国古代服饰的伦理美学意蕴[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2):162-166. [6]刘志刚,李盼池,许少华. 基于ELM-PNN算法的第24周太阳黑子预测预报[J]. 控制与决策,2017,32(04):642-646. [7]孙堂乐,李国辉. EEMD与RBF神经网络的太阳黑子月均值预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53(24):252-256+262. [8]谷风. 《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出版[J]. 敦煌研究,2016(06):20. [9]田中大,李树江,王艳红,王向东,沙毅. 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的混合预测模型[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46(11):105-114. [10]李慧芳,殷淑燕. 不同区域冬季气温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2016,33(02):345-352. [11]曹永强,刘佳佳,高璐. 近54年来辽西北地区降水与太阳黑子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2015,35(08):1027-1032. [12]吴爱琴. 从先秦人物形象看服制阶级性的形成[J]. 中原文物,2015(03):45-51+62. [13]赵连赏. 浅谈历史上两次异域服饰引入对中国古代官服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6):67-72+110. [14]王绍军. 唐代妇女几种日常服饰初探[J]. 理论月刊,2014(11):77-81. [15]郑显文,管晓立. 中国古代服饰的法律制度初探[J]. 青海民族研究,2014,25(04):122-125. [16]刘静轩. 尚黄习俗考——从尚黄习俗看黄帝文化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4):101-105+112.
|
中国知网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 | |
指导老师 | 邱文平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刘爽,刘冬雁,孙杨,殷自强,康雪宁. 太阳黑子相对数平滑月均值多尺度周期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S1):87-95. [2]董林垚,张平仓,刘纪根,童晓霞,谢浩. 太阳黑子和ENSO对日本吉野川流域水文要素影响[J]. 水科学进展,2017,28(05):671-680. [3]伊天夫,范丛博,邵旻. 一生心血考衣饰——中国工艺美术史专家、中国古代服饰史学者周锡保教授[J]. 戏剧艺术,2017(03):65-68. [4]唐洁. 基于EEMD的陕西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关系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04):154-159. [5]肖宇强,戴端. 中国古代服饰的伦理美学意蕴[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2):162-166. [6]刘志刚,李盼池,许少华. 基于ELM-PNN算法的第24周太阳黑子预测预报[J]. 控制与决策,2017,32(04):642-646. [7]孙堂乐,李国辉. EEMD与RBF神经网络的太阳黑子月均值预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53(24):252-256+262. [8]谷风. 《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出版[J]. 敦煌研究,2016(06):20. [9]田中大,李树江,王艳红,王向东,沙毅. 太阳黑子数平滑月均值的混合预测模型[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46(11):105-114. [10]李慧芳,殷淑燕. 不同区域冬季气温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2016,33(02):345-352. [11]曹永强,刘佳佳,高璐. 近54年来辽西北地区降水与太阳黑子关系研究[J]. 地理科学,2015,35(08):1027-1032. [12]吴爱琴. 从先秦人物形象看服制阶级性的形成[J]. 中原文物,2015(03):45-51+62. [13]赵连赏. 浅谈历史上两次异域服饰引入对中国古代官服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6):67-72+110. [14]王绍军. 唐代妇女几种日常服饰初探[J]. 理论月刊,2014(11):77-81. [15]郑显文,管晓立. 中国古代服饰的法律制度初探[J]. 青海民族研究,2014,25(04):122-125. [16]刘静轩. 尚黄习俗考——从尚黄习俗看黄帝文化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4):101-105+112.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细说中国服饰/彩图版/彩图版(高格) TS941.12-49/G131 2. 中国历代服饰(郝艳华) TS941.742.2-49/H795 3.清代宫廷服饰(陈正雄) TS941.742.49/C846 4.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阿迪力·阿布力孜) TS941.742.8/A043 5. 话说中国/10/服饰(翟文明) TS941/D048 6.衣冠霞帔/中华服饰文化大观(王丽华) TS941.12-49/W252 7.服饰史话(王玉磊编) TS941.12-092/W799 8.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美(木菁) TS941.742.2/M943 9.中国文化精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中国宫廷服饰(李冰)K103/L811 10.中国历代服饰艺术故事(赵国栋) TS941.742-49/Z300 11.中国服饰文化(王维堤) K203/W739 12.中国服饰史(黄能福) J120.9/H48 13. 衣冠古国/中国服饰文化(王维堤) Z121.7/W739 14.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杨源) TS941.7-64/Y811 15.服饰文化(王丽华) TS941.12/W43
|
校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中国古代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 |
指导老师 | 张媚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邱雅芬. 日本的偶人信仰与中国文化的关系[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No.14904:118-123. [2]付黎旭,董卫. 管窥中日两国文化中“道”的异同[J]. 人民论坛,2010,No.31135:190-191. [3]黄海沛. 七夕节[J]. 青少年日记,2010,No.44908:13. [4]张慧明. 对日本文字的语意符号探索研究[J]. 电影评介,2010,No.39102:112. [5]杨春. 中日诗歌交流与借鉴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v.28;No.9902:65-67. [6]张舒. 试论中日年节习俗及其文化异同[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No.37806:55-56. [7]赵苗. 日本明治时期之中国观[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No.20401:143-147. [8]黄述新. 中日传统文化与其近代化成败要因[J]. 青年文学家,2012,No.45324:228+230. [9]. 古代中华制度文明在日本的结局[J]. 文化学刊,2012,No.3705:116. [10]张晓希. 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日本的五山禅僧[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No.16401:85-91. [11]万芳,蒋米娜. 从佛教东传看日本的中国文化情结[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马达. 略论越南儒学的特色及其影响[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v.29;No.12301:32-36. [12]王武. 试论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影响[J]. 许昌学院学报,2005,06:87-89. [13]吴云霞. 论越南婚嫁习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J]. 中国文化研究,2010,No.7004:181-187. 1[4]蔡立超. 浅析中越两国春节习俗[J]. 青年与社会,2013,No.52305:143-144. [15]刘廷乾. 中国文化与越南汉文笔记小说[J]. 中华文化论坛,2013,No.8808:80-88+191. [16]吕小蓬. 越南民族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反馈——越南汉文小说《皇越春秋》与中国古代史料的互文性研究(下)[J]. 人文丛刊,2011,00:305-312. [17]金真. 韩国古代考试制度与中国文化[J]. 考试研究,2015,No.4902:107-110+106 [18]李未醉,江艳. 简论古代中国与朝鲜的音乐交流[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No.16501:107-111
|
中国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