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研究性学习课题文献推送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建筑艺术的发展 | |
指导老师 | 田敏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胡俊.婺学文化在浙中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J].区域治理,2019(33):231-234. [2]李冰,满勇.湘西苗族与土家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探索与发展[J].中外建筑,2018(04):47-48. [3]葛欢欢.历史文化对天长镇建筑艺术特色文化发展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8(01):100. [4]杨宏烈.广州“巴洛克”建筑艺术发展试探[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1(03):1-10. [5]易春成.传统建筑艺术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探索[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239. [6]李明,张晓彤,郎清萍.江南建筑艺术美的差异化发展研究——以苏州园林建筑和徽州古民居建筑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8):28-30. [7]陈玲琳,彭可威.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3):345. [8]傅泽.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现代发展探讨[J].新丝路(下旬),2016(06):143. [9]葛韵宇,张云路,林辰松.“奇奇怪怪”建筑的兴起——对中国现代建筑艺术发展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5(10):201-203. [10]王娅,张洵.基于清前期皇宫建筑艺术特点看满族文化的发展[J].兰台世界,2015(15):131-132. [11]柳真.城市化进程中宁夏回族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5(09):69-70. [12]郭海青.建筑力学在建筑艺术发展中的体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06):77-78. [13]赵家庆.文庙的发展演变与建筑艺术[J].戏剧丛刊,2014(06):80-81. [14]宋志渊.论中国建筑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J].河南科技,2014(14):146. [15]胡锦.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发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64. [16]张慧.从我国建筑艺术的发展看中国艺术的现代性特征——以贝聿铭国内建筑为例[J].艺术科技,2012,25(04):93. [17]李恒威.谈屋顶花园的建筑艺术发展及效益价值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30-31. [18]王雪芹.探析明代无梁殿建筑艺术的发展[J].电影评介,2012(06):80-83. [19]周靓,郭线庐.新中式建筑艺术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1(12):147-148. [20]程丽君,程诚.简论绿色生态建筑艺术的发展[J].中华建设,2011(09):112-114.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凝固的艺术/建筑艺术( 谢宇) TU-862/X488 2. 中国历代建筑(谢春山) TU-092/X18 3. 世界建筑艺术史( 郑永安) TU-091/Z455 4. 图说世界建筑文化(金桂秋) TU-861/J765 5. 日新月异的现代建筑(谢宇 ) TU-862/X488 6. 建筑的故事(李盟) TU-091/L210 7. 中国古代建筑(王冉) TU-092.2/W611 8. 建筑(王长印,余芬兰) TU-092/W186 9. 理性与游戏/20世纪西方建筑艺术(陈健 ) TU-881/C376 10. 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赵鑫珊) TU-861/Z78 11. 建筑艺术世界(刘先觉) TU-8/L771 12.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梁思成) TU-862/L625 13. 世界都市漫步/建筑文化(曹炜) TU-861/C75 14. 风情各异的建筑艺术集锦(田园园 ) TU-861/T688 15. 凝固的音乐:建筑(毕敏慧) TU-49/B759 16. 中国建筑艺术( 梁思成,林洙) TU-862/L410 17. 世界建筑的历史(丁牧) TU-091/D463 18. 中国建筑的历史(丁牧主编) TU-092/D474 19. 中外建筑与文化(金磊) TU-091/J437 20. 中国建筑史(李少林) J110.9/L634 21. 西方建筑史( 李少林) J110.9/L634 22. 林徽因讲古建筑(林徽因,樊萍) Z426/R658 23. 建筑历程( 褚瑞基) TU-091.1/Z597 24. 民居建筑史话(白云翔) K203/B82 25. 宫殿建筑史话(杨鸿勋 ) K203/Y333 26. 二十世纪大建筑(鲁斌) C51/L15 27. 游移与转换/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孙立人) TU-862/S44 28. 中国古代建筑概说(傅熹年) K928.71/F964
|
校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海岸地貌 | |
指导老师 | 杨洋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董程,战超,石洪源,李雪艳,王庆.黄河现行与废弃河口海岸地貌动力作用差异的数值研究[J].海洋地质前沿,2019,35(12):14-24. [2].全国地理新教材解读暨海岸地貌生态研学交流会掠影[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3):2+83. [3]岳保静,高茂生,邵家旺,侯国华,叶永玉.河北省京唐港附近沙坝—潟湖海岸地貌演化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8,34(09):10-16. [4]彭培欣,孙利秋.高中生地理户外考察方法初探——以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貌考察为例[J].地理教学,2017(22):4-7. [5]战超,于君宝,王庆,栗云召,周迪.近60年莱州湾东部砂质海岸地貌的时空动态[J].海洋学报,2017,39(09):90-100. [6]董永盛.海岸地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5):75. [7]姬泓宇,陈沈良,雷亚平,郭晓娟,朱正涛.粤东靖海湾海岸地貌动力演变及其工程影响[J].海洋工程,2016,34(05):57-64. [8]匡翠萍,谢华浪,刘曙光,钟桂辉,沈超.物理模型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海岸地貌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8):106-109. [9]张君珏,苏奋振,周成虎,左秀玲,丁智,李浩川.不同海岸地貌背景下的南海周边岸带35年建设用地扩张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01):104-117. [10].海岸地貌[J].科技传播,2015,7(07):2. [11]张崧,孙现领,王为,黄日辉,赖宜迅,刘韫,朱雷,宋婷,金杏杏,张欢欢,田雪莲.广东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特征[J].热带地理,2013,33(06):647-658. [12]陈健波,樊莉莉.人工海岸地貌建设对海岸带空间资源与景观资源的影响研究——以宁波市TM遥感影像为例[J].金融经济,2013(08):107-109. [13]席骏,于洪雨.海岸地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初步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04):115-118. [14]李蒙蒙,王庆,张安定,刘亚龙,王琳,夏英晓.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J].海洋通报,2013,32(02):141-151. [15]薛春汀.渤海西岸漳卫新河口至徒骇河口海岸地貌成因[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03):330-338. [16]沈金瑞.湄洲岛海岸地貌特征及成因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11,18(02):86-93. [17]郭伟,李书恒,朱大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深圳东部海岸地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1,21(02):372-384. [18]陈波,董德信,邱绍芳,韩姝怡.北仑河口海岸地貌特征与环境演变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科学,2011,18(01):88-91. |
中国知网 |
音像 |
1.中国海岸线 探索发现.中国海洋之旅.1 K92/B377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海岸带地貌学(夏东兴) P737.1/X22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广告的前世、今生、未来 | |
指导老师 | 曾冬梅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张舒乔,申琳.新媒体时代报纸广告的发展途径[J].视听,2019(12):239-240. [2]陈修华.新媒体广告的发展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1):161. [3]李长健.重复性广告的发展动因与意义[J].新闻前哨,2019(06):115-116. [4]吕翊.浅谈新媒体广告的发展[J].国际公关,2019(06):246. [5]王小密.论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传媒论坛,2019,2(06):175. [6]许忠玲.新媒体时代网络视频广告的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05):126-127. [7]杨瑞瑞.论我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特点与运作模式[J].传播力研究,2019,3(07):145-146. [8]周易军.空中书写广告的历史分期与发展趋势[J].青年记者,2018(33):89-90. [9]张亚涛.从植入广告想到的“植入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人教版“百日维新”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04):15-17. [10]钱广贵,毕衍鑫.论广告生存形态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18(03):148-154. [11]刘佳佳,丁俊杰.广告话语对中国元素概念的建构与反思:一种历史演进的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24(06):23-28. [12]赵奕鸥.美国汽车广告的历史与发展[J].时代汽车,2017(16):34-35. [13]李虹,孙宇科.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的发展——基于传播学视角[J].出版广角,2016(20):75-77. [14]刘庚.浅谈日本广告的历史[J].山西农经,2016(17):77-78. [15]彭慧云.互联网时代电视广告的发展展望[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116-117. [16]苏娜,罗玲玲.媒介技术与广告形态的历史变迁[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05):145-148. [17]徐利兴.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现状[J].现代商业,2016(24):75-76. [18]田芸.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优秀作品解读[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95-96. [19]金啸峰.平面广告设计的历史风格与演变[J].现代装饰(理论),2013(09):71. [20]张瑞静.中国动漫广告传播的历史与现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05):79-83.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我的广告生涯·科学的广告(霍普金斯,Hopkins,邱凯生) F713.8/H545 2. 广告 (卜卫) G40-012/B75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广告,艰难的说服 (舒德森,陈安全) G20/S215 2. 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2003 F713.8/G368 3. 中国当代广告史(余虹,邓正强 ) F713.8/Y324 4. 中国广告25年(范鲁斌) F713.8/F424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关于台风灾害的研究性学习 | |
指导老师 | 杨洋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张汉武. 台风的产生危害与利弊[J]. 防灾博览,2019,No.107(04):64-67. [2]林建忠,郑海祥,周旋. 滨海城市台风防灾减灾对策——以温州市为例[J]. 中国减灾,2019,No.354(15):46-49. [3]方研. 台风灾害知多少[J]. 生命与灾害,2019,No.240(05):13. [4]叶克鹏.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湘教版)——以台风灾害为例[J]. 地理教育,2019,No.297(03):14-17. [5]杨瑞,刘合香,唐飞笼,王萌. 1995—2016年登陆华南台风极端灾害特征的统计分析[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v.35;No.110(02):47-58. [6]黄小菲. 温州台风所致公共卫生问题中的应急健康教育策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v.34;No.189(03):312-314. [7]于小兵,曹杰,王旭明,蔡玫.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台风灾害应急策略研究[J]. 管理评论,2018,v.30(02):222-230. [8]. 面对台风灾害需要提升预警应急能力[J]. 生命与灾害,2017,No.218(10):1. [9]家俊辉,姚瀚. 广东省与台风博弈 让防灾落地——走访台风后的广东[J]. 中国减灾,2017,No.310(19):22-27. [10]魏青. 莫兰蒂的考验——鼓浪屿台风灾害防御体系评析[J]. 中国文化遗产,2017,No.80(04):54-59. [11]卢山,李秀芳. 台风灾害快速损失评估模型研究[J]. 保险研究,2016,No.343(11):26-40. [12]汪烽. 清代台湾台风灾害与清政府救灾[J]. 池州学院学报,2016,v.30;No.146(04):83-85. [13]刘兰芳,李苏毅,肖雪英. 区域台风灾害形成机理及防灾减灾对策——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v.37;No.211(03):49-55. [14]韩兴勇,李亚琦,岳宗胜. 我国渔业台风灾害风险评价及区划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v.33;No.213(05):64-69. [15]尚志海,李晓雁. 广东省沿海地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价[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v.36;No.166(03):136-142. [16]殷洁,吴绍洪,戴尔阜. 基于历史数据的中国台风灾害孕灾环境敏感性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v.31(01):101-105. [17]吴志锋,黄燕华. 明清时期广东台风灾害救灾机制研究[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v.16;No.63(03):63-67+94-95. [18]黄荣瑜. 广东中山市初一学生在台风灾害中的自救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No.340(04):65-66. [19]李娜,杜晓鹤. 我国台风防御与基层社区防台风的思考[J]. 中国减灾,2013,No.218(23):16-17. [20]殷洁,戴尔阜,吴绍洪. 中国台风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J]. 地理科学,2013,v.33(11):1370-1376. [21]郑微微. 清代浙北平原的海洋灾害及其社会影响——以海宁为中心的考察[J]. 浙江学刊,2013,No.203(06):36-44. [22]尹廸. 国内外台风灾害防御[J]. 防灾博览,2013,No.72(05):42-47. [23]吴志锋,黄燕华. 浅析明清时期广东台风灾害的预防措施[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v.15;No.57(01):75-79+95. [24]吴志锋,黄燕华. 明清时期雷州半岛台风灾害及其防治机制研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v.34;No.152(01):167-172. [25]王小朋. 沿海地区对台风灾害的认识及其应对——以明清浙东地区为例[J]. 农业考古,2012,No.122(04):219-222. [26]洪奕丰,王小明,周本智,李晓靖,宋亚斌,柳萍萍. 闽东沿海防护林台风灾害的影响因子[J]. 生态学杂志,2012,v.31;No.225(04):781-786. [27]王静爱,雷永登,周洪建,尹衍雨,常晟,李群芳. 中国东南沿海台风灾害链区域规律与适应对策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No.230(02):130-138. [28]姜丽萍,王玉玲,伍晓莹. 台风灾害引发疾病特征及救护需求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v.27(10):1322-1323. [29]牛海燕,刘敏,陆敏,权瑞松,张丽佳,王静静. 中国沿海地区近20年台风灾害风险评价[J]. 地理科学,2011,v.31(06):764-768. [30]吴志锋,黄燕华. 略论明清广东台风灾害的特点及危害[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v.13;No.49(01):41-45+93.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疯狂的“飞碟”:台风 (崔树勋) P444-49/C646 2. 台风防范与自救 (玮钰) P444-49/W546 3. 图说台风和寒潮 P425.5-49/Z672 4. 台风(李吉奎,赵鹏飞 ) P425.6-49/L372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关注台风 ( 刘俊 ) P444-49/L376 2. 防台风暴雨实施手册 P425.6-62/Z197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关于李煜词风的研究 | |
指导老师 | 许韵恬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侯怡娟,黄凤翔.纳兰容若与李煜词风相似之处的研究[J].汉字文化,2019(14):47-48. [2]尹悦琦.南唐后主李煜悲凄审美风格的形成[J].文化学刊,2019(02):250-252. [3]方必发.李煜境遇与词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0):74-75. [4]吴伟新.李煜生平与其词风转变[J].汉字文化,2018(16):126-129. [5]牟丽丽.从李煜人生变迁看其词风的变化[J].甘肃教育,2017(12):86. [6]杨亚林.琼窗春断双蛾皱,九曲寒波不溯流——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人生[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3):20-21. [7]刘琦,高春燕.试论李煜的词风与悲剧意识[J].语文学刊,2016(06):57-58. [8]王佳依.李煜前后期词风的比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15-116. [9]黄丽鋆.从李煜词《虞美人》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看译者的不同风格[J].科技展望,2015,25(14):231-233. [10]何雨凡,汪太伟.李煜、李清照词风之异同及其变化原因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4):46-50. [11]周建华.李煜词风成因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7):171-173. [12]杨光娇.从李煜词作意象的选取浅析其创作风格的转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03):142-144. [13]刘晓黎.雄奇沉郁,凄婉苍凉——李煜后期词风形成之探索[J].成才之路,2012(29):12. [14]赵盛国.相同的人生际遇 不同的创作风格——曹植、李煜诗词创作之比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06):26-28. [15]孙睿智,任海滨.李煜词作风格及其成因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5):55-56. [16]谢华平.谈纳兰性德对李煜词风的继承和发展[J].企业家天地,2011(04):64-65. [17]韩旭.试谈李煜词的艺术风格[J].大众文艺,2011(06):115. [18]王天,赵渊杰,贺雨微.纳兰性德与李煜悲情词风成因对比[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2):46.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温庭筠 李煜全集(余力)Z126.1/Y437 2.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璟、李煜词(白巍) I222.843.2/B75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李煜词传( 吴俣阳) K827=432/W910 2. 高阳版李煜传(高阳 ) I247.53/G811 3. 陈叔宝·李煜 (朱学勤) K827/Z778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图书 | 1.南唐后主李煜(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K-49/B384 |
厦门三中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风力发电的研究与应用 | |
指导老师 | 张陆敏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刘新华,戴前进. 翻转课堂用于《风力发电技术》的分析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9,v.6(46):160-161. [2]邹朗瀚. 风力发电的原理及广东地区家用风力发电探索[J]. 轻工科技,2019,v.35;No.245(04):110-112. [3]张薇薇. 美国开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J]. 世界科学,2019,No.483(03):27. [4]王鸽华. 草原上的风电场[J].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2019,No.723(01):1. [5]. 科学探索奖VS.风力发电[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9,No.855(01):58. [6]高鹏飞.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风力发电跨区并网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8,v.26;No.662(36):88+90. [7]. 世界上最大海上风电厂开放[J]. 军事文摘,2018,No.432(24):14. [8]李雪梅. 风力发电的发展趋势[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v.14(33):233-234. [9]王翘楚. 我国东南沿海海上风电发展分析与展望[J]. 江西水产科技,2018,No.161(05):43-44. [10]王俊乐,洛松泽仁. 西藏风能资源及其开发情况浅析[J]. 太阳能,2018,No.294(10):15-17+71. [11]李林致. 刍议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新通信,2018,v.20(19):203-204. [12]赵润禾.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创新设计与研究[J]. 东西南北,2018,No.510(10):96. [13]罗杰·哈拉宾,蒙蒙. 世界上首个浮在海上的风力发电站[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7,No.795(10):26. [14]杨黎晖,葛扬,马西奎.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随机分岔现象的全局分析[J]. 物理学报,2017,v.66(19):8-18. [15]齐楠,陈欣,汪丹丹. 利用风力发电模型实现多种形式能量的转化[J]. 化学教与学,2017,No.452(08):85-86. [16]张海锋.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及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No.187(06):15-16. [17]张勇刚. 浅谈风力发电及其技术发展[J]. 科学中国人,2017,No.354(06):225. [18]庄昊霖. 简易风力发电机研究性学习报告[J]. 学园,2016,No.223(34):141-143+153. [19]. 令人疑惑的风力发电机[J]. 课堂内外(小学智慧数学),2016,No.649(11):12-13. [20]赵博林. 风力发电的一种设想[J]. 天天爱科学,2016,No.52(10):54-55. [21]沈宗庆,李孟刚. 我国风力发电健康发展策略[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No.103(04):69-71. [22]郭航,张子瑞. “风口”上的海上风电[J]. 人民周刊,2016,No.22(14):42-43. [23]徐尚勇. 安徽风力发电的未来是什么?[J]. 绿色视野,2016,No.138(06):29-30. [24]张希夷. 花样玩转风力发电[J]. 大科技(科学之谜),2016,No.223(04):38-39. [25]王晓龙. 风力发电的发展及其市场前景[J]. 科学中国人,2016,(09):185. [26]王振文. 城市中风力发电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初探[J]. 建筑与文化,2015,No.140(11):72-73. [27]袁婷. 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J]. 电子制作,2014,No.267(18):21. [28]巩真. 风力发电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J]. 电子制作,2014,No.258(09):102-103. [29]赵建宇. 风力发电——绿色可再生能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No.144(01):1. [30]张彩庆,李祺. 我国风力发电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3,v.31;No.197(06):57-59. [31]马晓红. 福建风电产业发展研究[J]. 知识经济,2013,No.299(21):9-10.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青春焕发的风能(李方正,楼仁兴)TK81-49/L274 2. 认识我们身边的风能(刘珊珊) TK81-49/L676 3. 话说风能(话说风能) TK81-49/Z143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话说风能(祝炳和,夏期明,张道标) TK81-49/Z143 2. 无限的原始能源/风能( 康宁) TK01/K489 |
厦门三中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仿生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 | |
指导老师 | 孔文生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刘合. 石油工程仿生学的发展[J]. 科技导报,2018,v.36;No.541(07):1. [2]乐乐,快客,陈抱朴,陈佳宜. 超级仿生学[J]. 儿童故事画报,2018,No.915(10):1-7. [3]路云亭. 运动仿生学的无限度延伸:足球的返祖性动能[J]. 体育科研,2017,v.38(06):6-14. [4]颜士州. 奇妙的体育仿生学[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7,No.305,No.306(Z2):52-53. [5]翟小通. 论动物仿生学在未来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No.916(04):182. [6]罗雪华. 仿生机器人活动的巨大魅力[J]. 科学大众(中学生),2016,No.875(11):44-45. [7]袁磊,张艺. 现代包装设计与仿生学[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v.32;No.223(12):54-56. [8]王恩收. 苍蝇与仿生学[J]. 第二课堂(小学),2014,No.737(02):15-16. [9]温心扬,张扬,周小儒. 浅谈仿生学在字体设计中的应用[J]. 学园(教育科研),2013,(07):192. [10]伊春. 异军突起:仿生学的逆袭[J]. 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2,No.461(12):4-6. [11]陈重威. 来自动物的灵感[J]. 今日中学生,2012,No.641(25):37-40. [12]韩吉辰. 历史悠久的建筑仿生学[J].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配合人教社教材),2012,No.818(06):37-38. [13]邵昂. 蝴蝶的仿生学[J]. 初中生辅导,2012,No.595(Z3):81-83.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仿生学(戴银涛) N61/D816 2.妙趣横生的仿生学(曹福成) Q811-49/C251 3.神奇的仿生学 (本书编写组编 ) Q811-49/B715 4.仿生技术(童裳亮) Q811/T634 5.人类的仿生技术(刘怀景) Q811-49/L622 6.生物与仿生(谢芾) Q811-49/X430 |
校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水浒传》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探讨 | |
指导老师 | 陈颖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温然然.浅谈《水浒传》中的人物服饰与性格[J].大众文艺,2012(12):87. [2]宋金民.追求、孤独与殉道——《水浒传》宋江的性格特征[J].明清小说研究,2011(01):66-75. [3]罗立群,余聪.《水浒传》宋江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渊源[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1(03):7-14. [4]王莹雪.《水浒传》中宋江形象思想性格冲突三论[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03):14-17. [5]朱璇.由《水浒传》武松的“加倍”性格引发对“以德治国”的反思[J].文学教育(上),2017(02):40-42. [6]亓庆凯,李东菊.论《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辩证性格[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6):82-85. [7]朱英姿.《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从武松与酒浅谈人物性格的塑造[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10):40-42. [8]闫城宇.一个兼具多重性格的人物——《水浒传》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分析[J].学周刊,2016(21):23-24. [9]徐永计.试论史进性格在《水浒传》中的标杆意义[J].戏剧之家,2015(24):299-300. [10]李云涛.论李贽评点《水浒传》的原因及对小说思想、人物性格的肯定和赞扬[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11):27-30. [11]刘明明.浅论《水浒传》中武松的性格特征[J].戏剧之家,2015(03):183-184. [12]王京华.试论《水浒传》人物的出场描写对其性格命运的暗示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2014,19(04):11-14.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水浒传/草莽英雄谱( 傅西仁) I212/F779 2. 水浒传的人生智慧(张伟) I207.4/Z75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胡适鲁迅解读《水浒传》(张国星) I207.412/Z298 |
厦门三中中学图书馆 |
图书 | 1.从林冲看《水浒传》的人物描写 (周先慎) I207.4/Z78 2. 《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 ( 徐江) I207.4/X376 3. 水浒传快读:梁山英雄榜( 傅锡壬) I242.4/F779 4.水泊梁山英雄多(王建生 ) I207/W38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校园暴力深度研究 | |
指导老师 | 林瑛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卜全民,徐月红. “立德树人”视角下中学校园暴力的防控研究[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9,No.176(06):79-84. [2]邹艳莉,叶运莉,常豫红,游光富,李鑫,陈伊婷,刘熹润,方泉,张容. 泸州市小学生心理弹性对校园暴力认知偏向的影响[J]. 中国学校卫生,2019,v.40;No.312(12):1842-1845+1848. [3]李思. 校园欺凌概念的法治界定——兼论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暴力的关系[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v.18;No.98(06):67-72. [4]. 防止校园暴力[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No.94(22):127. [5]黄熙珺. 从《少年的你》看校园暴力:别做沉默的大多数[J]. 标准生活,2019,No.651(11):62-64. [6]龚高昌. 中小学校园暴力现状及心理原因[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No.414(31):4-6. [7]孙越异,徐萍,章晏,石燕. 心理弹性视野下的小学校园暴力研究述评[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v.35;No.163(05):64-69+123. [8]石增国,巴晓.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J]. 成才之路,2019,No.617(25):25-26. [9]赵士博,王一杰,吴忠港. 浅谈校园暴力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 大庆社会科学,2019,No.215(04):143-144. [10]张菁. 关于我国校园暴力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9,(23):39-40. [11]王鑫,刘芸.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9,(22):17-19. [12]邱丽培,姚明明. 浅析校园暴力问题及其法律防范[J]. 青年与社会,2019,(21):44-45. [13]杨慧雯. 规制校园暴力的法律问题分析[J]. 法制与社会,2019,(20):55-56. [14]叶岑,程凌. 校园暴力中施暴群体的成因及心理特征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9,No.673(17):28-29. [15]李嘉鑫.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青少年校园暴力问题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9,No.507(06):70-72. [16]朱兴胜. 窥探中小学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世界[J]. 散文百家,2019,No.381(03):203. [17]张毅蓉. 我国校园暴力现状及防治措施[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No.137(02):44-48. [18]陈建荣. 小学校园暴力事件形成原因及学校安全管理对策[J]. 宁夏教育,2019,No.463(03):27-28. [19]江少姬. 从校园暴力问题探讨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19,No.333(03):81. [20]邢雨桐. 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法律治理[J]. 智富时代,2019,No.B404(02):105. [21]刘永生. 高中校园暴力的类型及特点[J]. 学周刊,2019,No.387(03):189-190. [22]孙玉国. 浅议如何发挥法律对校园暴力的规制作用[J]. 法制博览,2018,(35):242. [23]赵煜. 新时期校园暴力的法律防范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8,(34):151-152. [24]王丽荣,孟静.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预防的德育理念——以日本创价学园德育思维为借鉴[J]. 高教探索,2018,No.188(12):73-77. [25]张敏. 高校校园暴力恐怖事件特征及防控对策[J]. 中国学校卫生,2018,v.39;No.299(11):1715-1717. [26]徐久生,徐隽颖. “校园暴力”与“校园欺凌”概念重塑[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8,No.219(06):44-52. [27]李吉生. 高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88. [28]李春梅,张瑞爽. 浅谈家庭因素对校园暴力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2018,(31):153+157. [29]陈逸雪. 论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J]. 法制与社会,2018,(31):154-155. [30]何慧萍. 中学生校园暴力问题探析[J]. 甘肃教育,2018,No.617(21):25. [31]叶文雅,唐巧琳,张敏,黄丽,周梦璠. 校园暴力问题:成因与预防[J]. 教育教学论坛,2018,No.362(20):73-75.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应对校园暴力 (Joseph P. Hester,邵常盈,吕春辉)G637.4/J528 2.校园暴力事件剖析(张雄,龙晨星 )G47/Z776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酸雨的危害、成因及防治 | |
指导老师 | 刘明珂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李畋汐.酸雨的危害及治理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24):177. [2]周阳新.宁德市酸雨污染来源解析[J].低碳世界,2017(29):4-6. [3]熊国忠.邵武市大气降水酸雨成因初步探讨[J].低碳世界,2016(27):24-25. [4]张蕾.“探究酸雨的危害”实验改进[J].中学生物学,2016,32(01):51-52. [5]赵翔,涂薇.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3):69. [6]李星.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以嘉兴市“十一五”期间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192-193. [7]李伟晶.刍议酸雨的危害、特点与防治[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07):277-278. [8]张青新.基于遥感监测和气流轨迹的酸雨成因研究[J].北方环境,2013,25(04):74-76. [9]张伟勤.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J].工程与建设,2012,26(06):738-741. [10]苏静,王日东,李丹.大连市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32(02):40-41. [11]张永锋.酸雨的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1(12):150-152. [12]苏敬华.酸雨的危害[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08):1376. [13]李晓丽,田坤云.浅谈酸雨的危害与防治[J].才智,2011(21):316+324. [14]徐艳华,闫迎霞.酸雨成因危害及加格达奇酸雨概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3. [15]陈启红,黄艳飞.酸雨的危害及防治[J].吉林农业,2011(05):244-245. [16]闫百瑞,王永平.酸雨的危害及其控制浅析[J].北方环境,2011,23(03):74-76.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雾、烟雾、酸雨(阿拉贝,邓海涛) P426.4/A110 2. 空中杀手/酸雨 (温波)X517-49/W15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毒蚀地貌的杀手/酸雨蔓延(燕子) X517-49/Y837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湖滨中学图书馆文献推送服务单
课题 | 李鸿章的功与过 | |
指导老师 | 庄静文 | |
文献信息 | ||
文献类型 | 文献名称 | 来源 |
期刊 | [1]李瑞飘.李鸿章与地方科举[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6):122-126. [2]刘大勇,栾昌林.李鸿章对外通商经济思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0):21-24. [3]方民镐.论李鸿章对朝全面干涉政策的大背景和直接动因[J].东疆学刊,2019,36(04):57-63. [4]眭达明.“能议是非者”李鸿章[J].同舟共进,2019(10):73-76. [5]程军.李鸿章家训中的美育思想及对当前高校美育的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3):131-137. [6]朱晓凯.李鸿章与近代报业关系探析[J].安徽史学,2019(04):143-150. [7]张静.论李鸿章的军事后勤思想及其实践[J].军事历史研究,2018,32(04):27-35. [8]马忠文.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49-56. [9]王晨.关于李鸿章人物个性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8(29):245. [10]刘韶军.李鸿章与何如璋的“球案”三策[J].南都学坛,2018,38(05):23-31. [11]严永晔.论李鸿章的外交思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15-16. [12]张发财.李鸿章其实是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J].文史博览,2018(05):43. [13]肖凯键,史振卿.近代化格局中李鸿章的政治生涯转折——“塞海两防”辩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3):11-13. [14]孔令伟.试论李鸿章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J].才智,2018(05):180-181. [15]李万堡,戴国芳.李鸿章的“格局”与“排满”[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4):61-66. [16]吴奕澎,刘艳琼.“虚不受补”的洋务运动——关于“李鸿章拒购马克沁机枪”的观点修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144-147. [17]徐秋海.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11-13. [18]郭存孝.李鸿章与海外侨民受害事述略[J].江淮文史,2017(02):126-130. [19]左平,余道奎.天津教案中的曾国藩与李鸿章[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37-43. [20]雷颐.李鸿章杀降:“国情”与“公例”的冲突[J].文史天地,2017(01):7-9. [21]陈力.甲午时李鸿章“一人敌一国”之说辨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65-70. [22]王增武.李鸿章家族财富传承策略及其启示[J].银行家,2016(03):126-128. [23]程刚.李鸿章的大气胸怀[J].领导文萃,2016(04):37-38. |
中国知网 |
图书 | 1. 李鸿章圆通变达心术之道(李鸿章,东野君)D691/L335 2. 李鸿章出使欧美真相(王培垠)K827/W56 3.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雷颐)K252.06/L811 4. 卖国贼李鸿章(王吉庠,张守勤)I287.5/W385 5. 卖国贼李鸿章(王吉庠,张守勤) I287.5/W385 6. 李鸿章圆通变达心术之道(李鸿章,东野君) D691/L335 7. 李鸿章传/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梁启超) K827/L405 8. 李鸿章传(梁启超,崔金生) K827/L405 9. 洋务之梦/李鸿章传(成晓军) K827/T816 10. 名相李鸿章(李阳泉) K827/L813
|
校图书馆 |
图书 | 1. 李鸿章乘机图谋权势韬略(史哲) K827/S837 2. 李鸿章传/西方世界的第一部李鸿章传记(道格拉斯,李静韬)K827=52/D286 3. 李鸿章传/还原晚晴困局中的关键人物(梁启超,崔金生)K827=52/L564 4. 李鸿章(许庆龙,劳斌)I18/X573 | 松柏中学图书馆 |
图书 |
1. 李鸿章传/晚清第一权臣的功与过(梁启超) K827/L405 2. 李鸿章传(苑书义) K827/Y647
| 厦门三中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