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指数、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课题 指数、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课型 习题课 章节 第二章第二节 年级班级 高一(1)班 教学 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 2. ...
课题 |
指数、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
课型 |
习题课 | ||||
章节 |
第二章第二节 |
年级班级 |
高一(1)班 | ||||
教学 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们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研究,让学生总结与归纳;类比得到研究对数函数的方法,在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
重点 难点 |
重点:指数、对数单调性的应用,数学方法的总结、数学思想的感悟。 难点:结构化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 ||||
教材 分析 |
指数、对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对它的定义、图像、性质等综合性应用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后,通过类比的方法对指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做系统的归纳和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更系统的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
学情 分析 |
在前面学习了函数单调性、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归纳,老师教学生结构,学生运用结构,有利于直观认识的形成。 | ||||||
教学 策略 |
结构化教学、探究学习法 | ||||||
教学 资源 |
课件、学生作业 |
教学 媒体 |
电脑、实物投影仪 |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活动1: (表1)
活动2: (表2)
活动3: (表3)
拓展思考:
课堂小结: |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表1左侧的所给的数,它们在形式有什么共同点? 2.对于
3.再仔细观察这三组题中指数与底数的特点,思考我们该如何对这三组题进行归类?
4.对于第一组题,根据学生获得的方法总结,进一步让学生复习巩固单调性定义、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5.对于第一组题目中对数比较大小采用的方法一样吗?大家想想,在这组题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6.请同学们类比第一组题目,完成剩下的表格。
探究1:已知 探究2: 1.在求指数函数值域时我们用到的是什么方法? 2.探究活动3: (1)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能否将第一题中的指数函数 (2)如果题目增加条件变为: (3)如果将指数函数改成对数函数,你会做吗?大家试试看!如果如果题目不能做,该如何改进? 3.在这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1.根据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完成表3,四人小组讨论,学生作业展示。 2.进一步复习函数单调性定义的变形2. 3.探究活动4: (1)如果题目换成: (2)你能将指数不等式变为对数不等式吗?都能算吗?如果不能你可以怎么改进?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若不等式 类比:若不等式
1.指数、对数函数单调性应用在哪些方面? 2.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这些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3.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
它们都形如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发现由底数和指数这两个要素组成。 可以分为三类:底数相同、指数不同;底数不同,指数相同;底数不同,指数不同.
小组讨论,展示作业。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作业展示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作业展示
学生回答、作业展示 |
从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将所学知识回归概念、定义。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对数比较大小。 学以致用。
从特殊到一般,化难为易,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产生认知冲突,引入新的方法。 题目层层深入,前面的题目为后面的题目起铺垫作用,化难为易。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 ||||
板书设计 |
1. 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2. 指数、对数函数图像。 | ||||||
作业设计 |
《名校学案》第43-45页 | ||||||
教学反思 |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利用表格归纳知识清晰明了;3.利用类比法教学;4.通过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