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滨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改革项目
  3. 新基础教育
  4. 优秀课例
  5. 内容

(语文)厦门寻秋小记━━《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训练

课题 厦门寻秋小记                     ━━《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训练 课型 作文课 章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年级班级 ...

课题

厦门寻秋小记

                    ━━《济南的冬天》读写结合训练

课型

作文课

章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年级班级

初一(1)班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文语言,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绘景;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课文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4、引导学生以一双慧眼去观察生活以一颗慧心去感受生活,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学习本文语言,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绘景(重点);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

教材

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均为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深情描绘季节之美的篇章,能陶冶孩子们的审美情操,能让孩子们从中得到语文的滋养,能激发孩子们爱美、追求美的情感,同时也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观察季节特征,感受季节之美,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本次作文训练也正是基于此安排的,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名家描写大自然的写作方法,感受厦门的秋季之美,学会绘景抒情。

学情

分析

初一的学生掌握了一些写景的方法,如懂得用比喻、拟人修辞,也会用一些好词佳句,但不少孩子不会用心感悟生活,有的写作时喜欢上百度借鉴,也有的孩子心中有景,又不知如何描写,缺乏一双慧眼,一支慧笔,一颗慧心。

教学

策略

1.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2.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

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完成《厦门的秋天》写作片断。

学生观察厦门的秋景,完成片断写作

引导学生观察季节特征,感受季节之美,并学会表达。

一、复习导入

提问:

1、在作者老舍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的?

2、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从课文的学习中,你获得怎样的写作启示?(结构、选材、语言、写作手法等)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回顾《济南的冬天》课文内容,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与绘景方法,为后面的活动作准备。

二、我来说一说

播放厦门秋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厦门的秋之味。

提问:

1、在你的眼中,厦门的秋天有什么特点?请试着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形容厦门的秋天。

2、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厦门的秋天?

3、你准备用到哪些写作技巧?

学生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上台交流。

让学生从优美的景物画面中去感受厦门的秋天,感受季节之美、生活之美。

三、我来试一试

1、小小门诊室:老师出示学生的习作两篇,提问:

1)这两篇习作存在哪些不足?

2)写景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

2、佳作欣赏,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提问:你最欣赏哪一篇?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3、你能用从《济南的冬天》中学到的方法来修改例1和例2这两个作文片断吗?

4、展示升格片断作文。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学生动笔修改例1和例2,并展示交流。

两篇习作一篇为百度上借鉴来的北方之秋景,另一篇写白鹭洲之秋景,但缺乏细致的观察,描写亦不得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懂得写作要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心中有情,笔下才情韵悠悠。同时通过对习作的升格,使学生进一步懂得运用前面所学的绘景之法,巩固所学。

四、拓展

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作:

《秋风·秋风》(张晓风)

《故都的秋》(郁达夫)

学生朗读佳句并品评。

这两篇文章为描写秋天之佳作,更富有个性化,此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品读赏析,揣摩出文章的写作特色,懂得写作还要追求个性化,富有写作者的主观感情。

五、小结

老师作课堂小结。

 

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

《济南的秋天》                       写景抒情散文

a.细致观察                        眼看世界,手写我心。

b.抓住特征                         绘景要抓住特点。

c.安排顺序(角度)

d.运用修辞                        语言要优美,生动形象。

e.情景交融                         情韵悠长,情味浓。

作业设计

1、在“秋”的片断基础上,适当补充,完成一篇以“厦门的秋之味”为话题的作文。

2、阅读名家名作《秋风·秋风》《故都的秋》

教学反思

“感受自然”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次训练安排学生观察季节特征,感受季节之美,让孩子们学习名家描写大自然的写作方法,感受厦门的秋季之美,学会绘景抒情。从事先学生完成的学案来看,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缺乏描绘景物的方法。为了解决学生在本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特设计了此次作文指导课。从这堂课的结果来看,学生还是有收获的,不少学生在将片断写成作文时,很好地运用了课堂所学,尤其是观察了厦门的秋天,笔下言之有物,言之有法。

由此,有以下心得:

1.语文的源泉在生活中。“生活即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仅把学生束于课堂,很难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

2. 以读促写,以文本为据,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法可依,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不断借鉴、积累、内化,做到边学习边总结,边总结边积累,边积累边提高。

备注:

1.课型指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目标而设计的不同结构类型的课堂。如概念课,实验课,阅读课等

2.教学资源主要指多媒体课件、学案、讲学稿、活动单、预习提纲等

3.教学媒体:多媒体、挂图、模型、教具、实物等。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