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济南的冬天
课题 《济南的冬天》 (授课人:许小春) 课型 新授课 章节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12课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31日 年级班级 初一2班 教学 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贮蓄、澄清”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
课题 |
《济南的冬天》 (授课人:许小春) |
课型 |
新授课 | ||||||||||||||||||||||||||||||||||||||||||||||||||||||||||||||||||||||||
章节 |
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12课 |
上课时间2014年10月31日 |
年级班级 |
初一2班 | |||||||||||||||||||||||||||||||||||||||||||||||||||||||||||||||||||||||
教学 目标 |
1.知识技能目标: ①通过文章阅读学生能理解和运用“贮蓄、澄清”等词语。 ②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秀语句。 2.能力方法目标: ①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通过归纳整理结构图,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景物特点。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
重点 难点 |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 欣赏并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 ||||||||||||||||||||||||||||||||||||||||||||||||||||||||||||||||||||||||
教材 分析 |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 ||||||||||||||||||||||||||||||||||||||||||||||||||||||||||||||||||||||||||
学情 分析 |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习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对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粗浅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 ||||||||||||||||||||||||||||||||||||||||||||||||||||||||||||||||||||||||||
教学 策略 |
诵读法 圈点批注法 小组合作 | ||||||||||||||||||||||||||||||||||||||||||||||||||||||||||||||||||||||||||
教学 资源 |
语文课本 自编导学案 课件 |
教学 媒体 |
PPT 电子白板 多媒体 | ||||||||||||||||||||||||||||||||||||||||||||||||||||||||||||||||||||||||
教学过程设计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新课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作者并解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五、品味美
六、探究美
七、表达美
七、作业布置 |
同学们, 说起冬天,尤其是北中国的冬天,你们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样的画面呢?你又想起了哪些描写冬天的诗句呢?应该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肃杀场景。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又有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重点难点)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感情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2.解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一遍,希望你读得有效(达成圈点批注,质疑留痕,声情并茂,印象保存等效果)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北平、伦敦和热带?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理结构图。
语言品味:(圈点批注)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出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请将自己非常喜欢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并写一点欣赏性文字。也可以选用以下句子。(可从选词、修辞、描写方法、揭示的哲理等方面来谈)
例: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睡着”“唤醒”用了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写出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再加上“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加以反问,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 细致观察 角度多样 情景交融 运用修辞手法
我是小导游:隆冬时节,一批东北游客来厦门观光旅游,假如让你负责导游,你该怎么介绍?请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用比较生动的语言向游客介绍厦门冬天的气候、景色特点。
|
让学生感受一下北国的冬天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形,然后让学生猜想一下济南的冬天该有什么特殊呢?
学生默记
阅读注解① 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通读全文,同时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特点的词句划出来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
阅读第一段,找出特点及方法:“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和北平、伦敦、热带对比,赞美济南的冬天”“温晴”
阅读感知,学生拟题 小山摇篮图 薄雪覆盖图 城外远山图 空灵水晶图
阅读寻找自己喜欢的描写语段,并简述理由 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动词的使用,如: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归纳。
采用多角度(视、嗅、味、触)描写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在课堂作文本上写一段景物描写。 |
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是有一个总体方向
补充文学常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可增强学生阅读使得目的性
师生互动,展开探究,感受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提取信息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
将写景特点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板书设计 济 南的冬天 (老 舍)
北平(有大风) 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 响 晴 “宝地” 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热带(日光毒) 温 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 ——暖和安适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娇美秀气 城外远山 ——小水墨画 水 ——绿 暖 清亮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学生行为评价方案 1、看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被激起,能积极地以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精神振奋,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2、看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的数量、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主要标志,学生要全员参与,有效参与。 3、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否由个体学习到主动合作学习;是否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 4、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 5、看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90%以上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知识、交流、体会,交流情感由自悟——觉悟——感悟——醒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 |||||||||||||||||||||||||||||||||||||||||||||||||||||||||||||||||||||||||||
教学反思 | |||||||||||||||||||||||||||||||||||||||||||||||||||||||||||||||||||||||||||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