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湖滨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务专栏
  3. 政策信息
  4. 内容

厦门市湖滨中学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

厦门市湖滨中学

劳动教育实施办法(试行

一、实施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P6: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闽教基〔2020〕32号文件)规定:劳动共6学分,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安排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应以集体劳动为主,适当走向社会,选择服务性岗位和职业体验岗位,以及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其他4学分学习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应至少在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内容“技术与生活”或“技术与职业”系列中选择1个模块,并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技能,劳动所选择的模块不应与通用技术科目所选择的选择性必修模块重复,学分不重复计算。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闽教基〔2020〕33号):劳动素养主要考察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情况。重点记录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主动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情况,学时(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分完成情况,注重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体现,真实反映学生个人生活事务处理,主动服务他人和社会,生产工具使用、相关劳动技术掌握以及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养成情况。

二、劳动课程与学分

(一)课外志愿服务(2学分)

年级

时间

服务项目

高一

2天(16小时)

另定

高二

2天(16小时)

另定

高三

1天(8小时)

另定

志愿服务可与学生生涯规划结合,志愿服务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但必须保证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二)课内劳动课程(4学分)

系列

课程

学分学时

备注

1人工智能类

人工智能

1学分18课时

高一上开设

2生涯规划类

“技术与生活”或“技术与职业”

1学分18课时


3技能类

烹饪、女红、烘焙、机械维护、栽培、酿造、插花、家电维修、组织培养、物质提取、三D打印等

1学分18课时

学生自选、校本课程

“人工智能”在高一上开设,其他系列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学生应从“技能类”选修课程中修习、掌握两种技能,并获得2学分。

三、课程组织

(一)德育处、团委、年段负责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志愿服务活动(不得参与商业性活动)。

(二)教务处、学科教师开发开设生产劳动技能性课程,满足学生个体兴趣与发展需求。

四、评价认定

(一)课外志愿服务根据学生参与学校、街道社区、企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的具体材料来认定评价,由德育处、团委、年段班级负责认定评价。

(二)课内劳动课程的评价认定

1.根据学生展示的含有生产劳动技能的实物进行认定评价。

2.课程模块实际修习时间低于该模块规定学时数的六分之五的,不予以认定学分(获得免修资格的除外)。

3.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生产劳动技能,必须在修习结束后填写生产劳动技能修习表,对该生产劳动技能项目进行简要概述,并提交负责的教师审核。(修习表附后)

 

2020年8月31日


厦门市湖滨中学学生生产劳动技能修习表

高   年段   班姓名:                              填写时间:    年    月    日

生产劳动能力技术

特长技术

项目概述



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名):

        年     月     日



回到顶部

联系我们

扫一扫

微网站

微信公众号